麵對如此新穎的考試模式,學子們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快的。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第一科的考試內容多集中在了所有人都熟悉的範圍之內。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對四書五經中的一些文章進行默寫和解讀,比如有一道題目就是闡述《論語》的衛靈公篇中,孔子對如何學習知識的理解。
隻要能答到孔子提過的,學習知識需要用一個基本的觀念將各種要點貫穿起來,就能得分。
而稍微難一些的題目,則算是脫離了四書五經的範疇,側重點放在了對古代文學發展的認知和背後的成因上,其中一題就是對兩宋詩詞發展變化的梳理。
這考的就是學子們平時的閱讀量了。
至於科舉中最常見的給出一句話,然後寫材料作文的題目也依然存在。字數,格式也都是有要求的,即八股文的雛形。
朱雄英並不打算在當下就對這種文學形式進行革新,沒那個社會基礎,所以他的策略依舊是一以貫之的溫水煮青蛙,八股文可以存在,可以發展,但比重不會太多。
儘管第一科考試的內容,的確是在很多學子熟悉的範疇之內,但由於對時長和流程的認知不足,一部分比較年輕的學子習慣性的打磨起了文章,最後導致時間到時還沒有寫完。
甚至有些學子在敲鑼之後,依然沒有停筆,於是整張卷子成了廢卷。頓時間就引起了這些學子激烈的反應,又哭又鬨,直到巡視的考官遇見後,說了一句,“後麵不想再考了,就繼續鬨。”
這件事才算消停了。
午休時間同樣是兩個時辰,期間學子們會被統一帶到廣敬門外食用午飯和休息。在這裡有一片方便金吾前衛快速集結的空地,朱雄英讓毛驤組織人在這安排了免費的流水席,三菜一湯的規模不算豪華,但對於很多學子們來說已經足夠豐富了。
學子們在城外用午餐,朱元璋則帶著自己選出來的考官們,在禮部的大堂裡一起吃上了工作餐。
好像隻要當上了大老板,都會本能地將吃飯和工作天才般地結合在一起。
秉著不隨便鋪張的好習慣,朱元璋和大臣們吃的飯菜,跟城門外學子們吃的是一樣的。這則消息在朱雄英的插手下,自然而然地被學子們知道了。頓時間就引起了一眾學子對這位聖主明君的由衷讚揚。
“各位,覺得這次考試的安排怎麼樣?”此時這位聖主明君正一邊向嘴裡扒飯,一邊問道。
“各方麵都做得很好,沒有出現什麼亂子,我們禮部以後肯定要多借鑒,學習。”禮部右侍郎任亨泰,先放下了碗筷,才說道。
“學子們終究準備不足。”吳沉指出,作為朱元璋的私人顧問,他是敢說一些真話的,“臣巡視考場時,發現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的行文都十分倉促。”…。。
“國子監的學生做得不錯,他們在國子監時,經曆過這種考試。”宋訥眼裡透著喜意。
朱元璋微不可查地點了點頭。
李善長自然察覺到了這位陛下的反應,於是他對自己之前做出的那個推測便更加確信了幾分。
這次科考的目的根本不是選拔人才,而是把可能的人才集中到國子監去。想到這,他從容地拿起了手邊的茶杯,淡淡地抿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