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國使臣的聲音中帶著期待。
李承乾聽聞此言,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隨即微笑著說道:“見朕?莫不是有什麼事情需要朕為你們做主嗎?”
柔佛國使臣連忙搖頭,神色莊重地說道:“非也,陛下!大唐如今一統四海,威名遠揚,天下震動,其輝煌成就震爍古今。”
“我柔佛國,以及墮羅缽底國、於闐、疏勒康國等六十一國共同商定,願為大唐皇帝陛下上一尊號,名曰‘海可汗’!”
說罷,柔佛使者將雙手張開,以示敬重。
此言一出,大唐的文武百官們頓時麵麵相覷,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他們心中明白,海雖廣袤,但終究不如天,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天可汗”的尊號健在,乃是太上皇所擁有,新的尊號自然不能超越。
真正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如今大唐的影響力竟然如此之大。
遙想當年,給太上皇上尊號時,也不過區區二十九國,而如今陛下卻能得到多達六十一國的擁戴,甚至連柔佛這般遙遠之地的國家都參與其中,這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也從側麵彰顯出了大唐如今在世界上的強大的號召力。
李承乾聽到“海可汗”這個尊號,臉上平靜如水,沒有絲毫波瀾,但心中卻覺得有些荒誕離奇。
成吉思汗的稱號竟然就這般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嗎?
殿內的諸位使臣都滿懷期待地看著李承乾,靜靜地等待著他的回應。
李承乾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曆史上李世民晚年說過的一段話:“中國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國安,未之有也。朕初不納,魏徵之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在李承乾看來,“天可汗”的尊號對於父皇李世民而言,後期已經成為了一種沉重的枷鎖。
一個國家應當強乾弱枝,以自身的根本為主體,穩固發展,若是因為追求尊號帶來的虛榮,而走上弱乾強枝的道路,國家必然會陷入混亂之中,安史之亂便是前車之鑒。
而且,如今的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國力強盛,軍事力量雄厚,已經有足夠的底氣與任何國家開戰,並不需要依靠這所謂的尊號來彰顯威嚴。
想到此處,李承乾微微上揚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緩緩說道:“諸位,這‘海可汗’的名頭聽起來確實不錯,但朕並非太上皇,也不需要這等尊號。”
<b
r>????“爾等與其花費心思為朕上尊號,不如早日回到你們各自的國家,與你們的國主仔細商議,舉國並入大唐,從此與我大唐同體同心,如此一來,共同開創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盛世,豈不美哉?”
李承乾的聲音有力,在太極殿內回響,向世人宣告著大唐的自信與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