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17村的專題報導(加更)(2 / 2)

“郭站長,歡迎來到了海陸豐公司做客。”江淼笑著上前去。

主持人兼記者的郭站長,也笑容滿麵伸出手來:“江總真是年輕有為。”握著手,江淼又給對方介紹起來:“這位是內人林書雅,也是新型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發者。”

“你好,郭站長。”林書雅也笑著和對方輕輕握了握手。

“你好,林女士。”郭站長的手一觸即過,然後笑著讚歎起來:“林女士研發的技術,現在已經聞名全國了,很快全世界都要知道我們國家實現了白鬆露的人工栽培技術。”

“我還要繼續學習,繼續努力。”林書雅謙虛地回道。

江淼插話道:“郭站長,我們先聊一聊采訪的流程安排吧!”

“哈哈,好!”

接待室內,郭站長和江淼、林書雅坐下來之後,就開始討論起采訪的流程安排。

首先自然是室內采訪,然後拍攝實驗區和老的簡易實驗室,再拍攝智能大棚裡麵的生產過程,最後再去慈雲山公園的展覽會拍攝。

“我們打算對海陸豐公司做一個專題報導,第一篇報導就是林女士的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第二篇報導就是江總的鰻魚人工繁殖技術;第三篇報導則是海陸豐公司帶領馬宮鎮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第四篇報導是江總研發的新草莓品種。”

顯然郭站長這一次是有備而來,其實一開始郭站長隻關注到了白鬆露的人工栽培技術。

然而等他深入了解了江淼和海陸豐公司之後,才發現這個公司非常有話題,一篇報導不足以概括,經過他們頻道內部討論之後,決定做成為一個係列的專題報導。

畢竟一次出差,可以完成好幾篇報導,想想就覺得美滋滋。

江淼笑著點了點頭:“可以,我和內人都可以配合拍攝。”

“那我們先討論一下采訪的問題和回答。”郭站長做事情也是雷厲風行。

幾人討論一個多小時,終於完成了四篇采訪報導的提問和回答,寫好了對話台詞之後,便開始了第一次彩排。

書雅一開始麵對鏡頭還有些緊張,不過彩排了兩次之後,就變得自然了一些,回答也是對答如流起來。

至於郭站長,人家是專業的。

江淼則是自信滿滿,畢竟有鑒定麵板在手,他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麼。

一個下午就過去了,四篇報道的室內采訪環節全部錄製完成。

趁著太陽還沒有下山,眾人馬不停蹄來到了城區的慈雲山公園展覽會。

一來到這裡,可能由於今天就是展覽會的最後一天了,客流量比前幾天更多了一些。

郭站長很快就和幾個銷售員小姑娘聊了起來,同時攝製組也開始工作了起來。

首先是麵對充氣拱橋大門的開場白。

“飽飽們晚上好,我是17村的郭站長,今天我們來聊一點奢侈的話題,多奢侈?請跟著郭站長的視線…”

畫麵一轉。

來到了農產品展區的鬆露櫃台旁邊。

“飽飽們,可知道這是什麼?或許有人已經猜到了,沒有錯,這就是有著廚房鑽石之稱的鬆露,準確來講是白鬆露。”

“白鬆露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一種生長在地下的真菌,通常在特定的樹木根部附近生長,如鬆樹、橡樹和榛樹。”

“鬆露的生長環境非常苛刻,以前無法人工培育,因此產量稀少,導致其價格昂貴。在歐洲,鬆露與魚子醬、鵝肝並稱為世界三大珍肴。”

“鬆露的食用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由於其獨特的香味和營養價值,鬆露在烹飪中非常受歡迎,常被用於提升菜肴的風味,也就是說鬆露其實是一種調味品。”

“在我們國內,鬆露也被稱作“豬拱菌”或“無娘果”,前些年由於過度挖采,導致雲貴高原的鬆露產量逐年下降,不過現在它來了…”

郭站長拉長話音,攝製組趕緊將鏡頭對準了那一盒盒白鬆露。

“它就是由海陸豐公司生產的全人工栽培白鬆露,各位飽飽們有口福了,目前海陸豐公司的白鬆露已經量產,每個月可以生產8300公斤左右。”

隨著郭站長抑揚頓挫的介紹,一篇開場報道就完成了。

最後一組鏡頭。

“接下來,將由郭站長帶領大家,了解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的前世今生,我們下期見。”

當天晚上,17村頻道的開場視頻,已經同步在各個平台上線了。

阿b平台上。

看完郭站長在慈雲山公園展區走馬觀一般的報道,以及那一閃而過的各種產品,雖然重點鏡頭給了白鬆露,但其他水果和鰻魚,也有幾秒鐘的鏡頭。

評論區瞬間炸裂。

水果獵人楊陽:【看來又有素材了,根本拍不完。】

波士頓園撿:【牛逼!白鬆露自由指日可待。】

北美講師:【一個月才8300公斤的產量,這點產量算什麼。】

鼠鼠我又回來了:【樓上不查資料嗎?8300公斤是野生鬆露一年產量的兩倍多,而且人家可以全年生產,野生鬆露隻有冬季才出產。】

天冬就愛罵人:【厲害!不過除了白鬆露,現場的番茄、人參果和草莓也不錯。】

請叫我靚仔:【前天剛剛去了現場,采購了一批白鬆露,價格還是很高,每公斤3000塊錢。現場還可以免費試吃,我乾了好幾碟鬆露意麵和鬆露煎蛋,鬆露味道非常好,不比意大利白鬆露差。】

會下圍棋的鷹醬:【我昨天剛好路過,竟然沒有進入,感覺錯過了一個億!嗚嗚嗚…】

戶聖小號:【每公斤3000塊錢?我工資就夠買兩公斤,真是太便宜了,嗬嗬嗬。】

科幻迷布爾瑪:【郭站長你學壞了,竟然斷章了!!!】

大頭鷹:【@戶聖小號,又在斷章取義,人家還有1000塊錢一公斤的小球白鬆露,而且這東西又不是大蘿卜,就一個高級調料,普通人真想嘗嘗鮮,購買100塊錢,也有100克了。】

猴賽雷:【上麵那個戶聖怕不是沒有見識過意大利鬆露的價格吧?一公斤要3500~9000刀,海陸豐公司的白鬆露已經將價格壓低了十幾倍。】

隨著報道在各個平台上線,關於海陸豐公司生產的白鬆露,熱度更上一層樓,在阿b平台一度飆升到了熱度第三。

而緊隨其來的,則是海陸豐公司的網店也迎來了一波流量暴漲。

80塊錢一份的嘗鮮款白鬆露,上架的1000份,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很快海陸豐公司的其他業務,以及在汕美、贛南的擴張,也有不少當地的小網紅在蹭熱度。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

而一部分更專業的博主,更是扒出了林書雅近期發表在一個農業期刊上的三篇論文。

“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期刊,即“食品與農業科學雜誌”。

這個期刊發表同行評審的原創研究、評論、小型評論、觀點和聚焦,特彆強調農業與食品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那三篇論文都是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不過核心技術並沒有公布。

而隨著林書雅的身份被曝光,她被漢東大學開除的公告,以及她導師杜博倫的一些事情,也跟著被曝光出來。

特彆是前段時間,杜博倫手下還有一個博士生跳樓的事情,瞬間也跟著上了熱搜。

一個可以獨立研發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的頂級科研人員,竟然被漢東大學開除了,這種巨大反差,讓不少喜歡捕風捉影的媒體狂喜,立刻連夜炮製小作文,準備開團。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