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炙手可熱(加更)(2 / 2)

“這一次我們這邊已經開了會,隻要貴公司確定要來投資,我們馬上成立專項對接辦公室,專門為貴公司提供服務,解決所有後顧之憂。”另一個負責人也信誓旦旦保證道。張信誠非常肯定地說道:“既然我們答應了,就不會反悔,不過我們董事長暫時抽不開身,可能無法親自過來簽約。”

為了吸引投資,董啟賢也是夠拚了:“沒有關係,到時候我們派人將文件送過去汕美給江總簽也可以。”

“另外我本人有一個小要求,因為個人的一些原因,我暫時不想出現在媒體報導之中,簽約儀式上,就由孔經理上台代理。”

董啟賢等人雖然感到有些奇怪,但並沒有懷疑什麼,而是表示理解。

很快雙方就討論起來合作條件的細節,兩個法務將每一個條件,都儘可能的細化,避免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

比如免稅三年,具體要如何操作。

畢竟作為分公司,稅收是要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是總公司繳納的江淼個人所得稅,另一部分是分公司的增值稅等。

由於地方沒有權力直接免除海陸豐公司的增值稅,隻能通過政策,給予相應的補貼,用於抵消掉這一部分稅收。

其他條件也一樣。

雙方討論這些事情,就討論了兩天,才確定下所有的條件細節。

而這兩天,贛南方麵也準備好了一個小型的會場,作為簽約儀式的地點。

第三天,通過高鐵來回跑的幾個辦事員,終於將江淼簽好名的合作協議帶回來。

孔克己代表海陸豐公司,和贛南市簽署了贛南油茶基地項目的合作協議。

提前準備好了提問問題的當地電視台記者,趕緊提問道:

“請問孔經理,貴公司未來會在贛南投資多少錢?”

“大概在10億元左右。”孔克己乾笑著回道,顯然他有些應付不了這種場麵,不過好在這種提問都是提前討論好的,並沒有什麼突然襲擊式的提問。

“聽說貴公司研發了白鬆露人工栽培技術,不知道會不會將技術引進贛南地區?”

“暫時並沒有,我們贛南分公司專注於油茶項目。”

“那請問孔經理,貴公司計劃投資多少畝油茶?”

“大概在十萬畝左右。”

“孔經理,能不能透露一下,這些項目會在什麼時候開始落地?”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年底之前就會逐步展開。”

很快,在一問一答之中,簽約儀式終於圓滿結束。

不過事情還沒有結束。

因為為了方便管理,贛南這邊也需要建一個辦公地點,分彆管理這邊的事情。

孔克己急匆匆回去廬陵那邊。

而張信誠則留下來,組建贛南的辦事處。

同時也在看著贛南的辦事效率,畢竟雙方所謂的合作協議,其實是類似於合作備忘錄,並沒有強製執行的效力。

如果對方不儘快落實之前承諾的條件,那張信誠這個臨時辦事處,永遠就是一個臨時辦事處,而不會真正展開投資建設。

畢竟這種事情,沒有看到具體的文件公布,張信誠是不會急匆匆展開投資的,免得變得被動。

就在他靜靜等待贛南方麵的動作時。

廬陵那邊也收到了這個消息,對於被挖牆腳的事情,他們暗罵贛南那邊不地道,趕緊想辦法補救。

這不,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門來。

過了三天,廬陵那邊也搞了一個簽約儀式。

一時間,海陸豐公司在贛南地區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贛省其他地方的人也在討論,或者已經在行動了。

可惜他們來晚一步了。

孔克己對於其他地區的人,都表示無能為力,公司已經沒有資金繼續擴大投資了,哪怕是一部分地區開出了不少的低息貸款,仍然沒有改變海陸豐公司的想法。

而看到廬陵那邊的動作,贛南這邊仿佛在鬥氣一般,快速落實著承諾的各項條件。

既然條件已經兌現,張信誠自然不會繼續等待,開始展開投資工作。

第一步是將贛南方麵承諾的1000畝工業用地確定下來,位置就在贛縣附近的沙河鎮。

同時也在沙河鎮購入了一棟麵積不小的辦公樓,之前從贛南分公司帶過來的五個員工作為骨乾,先逐步增加員工數量,不然辦事情都沒有人。

江淼也從總部調撥了20名剛剛培訓完成的員工,過去贛南分公司作為骨乾。

兩人還通了電話,聊了一下贛南分公司的一些事情。

“阿淼,我們公司現在都快成香餑餑了,贛南各縣各鎮這些天都過來拜訪,希望我們在他們當地承包油茶種植園,優惠力度還挺大的。”

“姐夫,不急,慢慢來,先將員工培訓好,部門班子準備齊全,再展開收購工作。”

“我知道。”張信誠了解過贛南分公司一開始的一些情況,就是因為部門人手不夠,導致初期的工作很不順暢,後來蔣海波親自過去梳理了一遍人事,才讓孔克己的管理變得得心應手起來。

知道這個經驗教訓的張信誠,按耐住其他想法,一心一意搭建好管理層,同時也可以暗中打聽一下贛南各地情況,對於那些營商風評太差的地方,要儘可能避開。

反正他最近三個月都在贛南,自然不需要太著急。

“姐夫,還有件事你要關注一下。”

“什麼事?”

“第一批組培的紫苜蓿,已經完成了20萬株小苗的培育,我分配了15萬株過去贛南分公司,你讓克己安排人員接收,並且到貨之後,馬上開始種植,不過第一批苜蓿就不要收割了,作為留種使用。”

“可以,我會通知克己。”

江淼詢問道:“還有一個事,加工苜蓿乾草的工廠好像還沒有落實吧?”

“嗯,主要是克己太忙了,我會讓他近期將精力放在完善配套設施上,反正廬陵的12萬畝油茶,也足夠我們忙一陣子了。”

“那就麻煩姐夫了,順便周邊建一批小型乾草廠吧!”

畢竟這些苜蓿種植在那些油茶種植園的林下空地,不像北方是大平原地形,運輸相對方便一些。

草料存在一個成本極限範圍的。

在山地丘陵地區、大平原地區,如果不考慮鐵路運輸和內河運輸,山地丘陵地區草料的運輸成本極限為100公裡左右,大平原在200公裡左右。

贛南這種地方,考慮到有一部分內河可以利用,極限應該在200公裡左右。

這一切的前提是運輸乾草,而不是運輸沒有脫水乾燥的鮮草。

考慮到這種情況,就近在種植園附近建立小型的乾草廠,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鮮草運輸極限就在20~30公裡,超過這個距離,成本就不劃算了。

其實最好的方案是直接在附近養殖豬牛羊。

但是江淼和海陸豐公司還沒有做好準備,也不想讓分公司的業務變得更加複雜。

因此他暫時擱置了這個方案。

可惜贛南和嶺南之間沒有運河直接連接,不然草料運輸成本可以下降一大截。

未來贛南等地生產的草料,隻能本地消化,或者通過贛江河運的方式,出售給贛北地區的養殖場。

這還是高價值的紫苜蓿,要是普通的乾草,根本不值得遠距離運輸。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