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師從薛金星王後雄(1 / 2)

應天府皇宮內,陽光灑在琉璃瓦上,閃爍光芒。

殿內的氣氛多少有點緊張。

朱元璋端坐於龍椅之上,眉頭緊鎖,正在專心致誌地安排著最後的北伐事宜。

這已經是第三次北伐了,第一次還算成功,但是第二次,就算再怎麼粉刷,輸了就是輸了。

現在這第三次,無論如何都是要贏的。

初建的大明,很需要多一場勝利來穩固某些人的信心。

“旨意發出去了吧,軍隊開拔需要時間,不能再拖了。”朱元璋沉聲說道。

古代軍隊的調動並非易事,不是說簡單的一聲令下,邊境線上就能湧現出無數軍士。

這需要周密的計劃和細致的準備。

其實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都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北伐的臨近。

自從胡惟庸離去後,沒了阻礙的朱元璋,政令變得異常通達。

幾個閣臣也是兢兢業業,對朱元璋的指示言聽計從,這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爽利和順暢。

每每此時,朱元璋都會暗自感慨,朱安寧真是個妙人,為自己獻上了如此精妙的計策。

“平西侯已經率部開拔,對外宣稱是練兵。”李善長坐在下方,恭敬地彙報著。

這位本來已經退居二線的老臣,因胡惟庸的離開而再次被委以重任。

儘管一把年紀,他能力還是有的。

陽光透過窗欞,李善長抬起了頭,黑眼圈顯而易見,這段時間事務繁雜,他也是真的累了。

朝堂,需要有人去穩定乾掉胡惟庸帶來的風波。劉伯溫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是浙東領袖,而李善長則暫時取代胡惟庸作為淮西勳貴的頭,努力平衡著朝堂上的各方勢力。

“不出意外的話,入冬之前,就能準備好一切事物……”劉伯溫也跟了一句:“但是應天府火器供應……或許會有些不足……”

“嗯?怎麼回事?火器不足,這城西那邊不是已經開采鐵礦供了這虞衡清吏司很長一段時間了麼?怎麼火器還不足。”

“稟陛下,那礦的品質據說相當一般,虞衡清吏司單是每天分揀礦石都累得夠嗆……”

品質一般?

朱元璋聽著這說法,不由得愣了愣,他清楚地記得,這礦開采出來後,他是去看過的。

他又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那礦雖然不是什麼如廣東那邊的好礦,但是品質絕對不會太差。

怎麼會說想在分揀礦石都要花長時間呢?

他敏銳地嗅到了些氣息。

但是卻也沒有表露出來。

江南那邊的貪腐案,已經掌握了相當多的線索。

戶部,工部……六部的尚書們侍郎們,多多少少都有牽扯其中,隻是說深與不深而已。

要說這糧食是大明的命脈。

那火器的製造,也是重中之重。

老朱立麵就想到了,糧都敢貪……會不會……這裡也出問題了。

一念至此,老朱那是後背都涼了不少。

憤怒是當然的,但是更多的則是驚懼。

大明才立國多少年,怎麼就能出現這麼多蛀蟲?

要是長此以往……那大明能熬多少年啊……會不會重蹈元的覆轍……

朱元璋按著龍椅,猛地站了起來。

卻也沒說出任何言語。

這讓劉伯溫和李善長都愣了愣神。

直到過了不知多久,朱元璋坐了下去,緩聲說道:“誠意伯說得事,咱知道了,火器可由廣東蘇州那邊撥付,應天府的火器,就不要動了,好好保存起來,咱未來有用。”

這個旨意。

也沒什麼不妥。

但是劉伯溫,卻感覺到了,自家老板的態度好像有點不對頭。

隻是,這他又能說什麼呢,總不能去問,陛下何故不開心吧。

於是,也隻能領了旨意,退下。

————————

永樂莊。

趙集現在已經快要樂瘋了。

朱安寧的袖口,就像個百寶袋一樣,一掏,就是一張珍貴無比的圖紙。

趙集都想要衝過去摸一下朱安寧身上還有沒寶貝了。

隻不過這樣太過傷風敗俗。

是道德,讓趙集遏製住了自己原始的欲望!

現在的他正抓著自己手下的幾個主事和那些工匠,在研究圖紙。

朱安寧的風箱行不行。

行家一看就知道。

這可太行了啊。

“趙大人!這圖紙!!是您想出來的麼,按照這個設想,高爐的溫度,應該能提高許多啊,火力旺不旺,就是依靠扇風!”一名主事也是樂開了懷。

這幾名主事,都跟了趙集相當久。

他們是知道趙集本質上就是個技術狂,研究起這些東西來,是通宵達旦的,而他,確實也是曾經幫工部解決過不少難題的。

所以他的威望,很高。

高到大部

分主事,都對趙集相當尊重。

所以當他們看到這新式風箱的時候,自然就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趙集的想法。

任誰也想不到,會是那個年輕的朱大人的傑作。

既然大夥都認為是趙集趙大人的想法,且又一致認為這想法可行,那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拍馬屁的環節。

幾個主事和工匠,都是搞技術的好手,但是拍起馬屁來也是毫不含糊。

一群人圍著趙集,主題思想就是趙大人牛逼,趙大人大大的牛逼之類的肉麻話語。

要說平日就算了,他趙大人受得起。

但是這想法還真就不是他提出來的啊。

所以聽到有一名主事居然把他升華到智比諸葛的時候,他終於是忍不住開口了。

“諸位同僚,靜一靜……其實這新風箱,並非是我想出來的……”

就算他臉皮再厚,和諸葛比,也是過了……

趙集是真的沒想到,短短小半天,這不知道哪冒出來的九品讚讀,能解決這麼多問題。

怪不得上位會說要來這裡造高爐,冶鐵製火器。

他掃了一眼現場,那是不滿了起來。

會不會,太少人了……

朱讚讀說的東西,都是要逐一試驗的,按照現在這人手,不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不行,回去就要立馬上奏陛下和太子,多些人手過來才行。

趙集已經打定了主意。

而這事,他覺得也需要和朱安寧說一聲才對。

結果一抬頭,卻發現朱安寧正在往田埂那邊走去。

他連忙三步並兩步地追了上去。

“朱大人,朱大人,你要去哪裡啊,這鐵冶,我還有一些事項要和你談下啊。”

趙集遠遠地就開始叫喚朱安寧的名字。

結果卻發現朱安寧是越走越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