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打輸他一文官左右不了,但是不管哪個結局,要錢要糧……特彆是糧……的手,都會伸向他。
隻是他還未開口,劉伯溫邊一把拉住了他。
給了個眼神給楊思義,劉伯溫輕輕地搖了搖頭。
就這麼一阻滯,朱橚又繼續說了起來。
“黃色土豆,可直接替代主食,也可做菜。”
這話無比簡練。
朱元璋點了點頭,覺得時候也差不多了,便直接問出了一眾人最關心的問題核心。
“畝產如何。”
“番薯二十石,土豆略少,但也有十五石以上。”
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閣臣們也好,尚書們也好,都在麵麵相覷。
直到過了不知多久。
楊思義又像哭又像笑地問了一句。
“老臣……老臣興許是上了年紀了,有點耳背,好像聽成了二十石和十五石。”
眾人的表情,都是很是奇妙。
至少一半人以為自己是聽錯了。
而另一半人,很確信自己沒聽錯,但是他們隻能懷疑周王,是不是癲了……
這個數字太過誇張。
一如朱元璋劉伯溫他們最初聽到時,覺得荒唐那般。
要不是朱安寧提出可以種出來看看,他們也是萬萬不能信的。
殿內的大臣們,目光全部都投向了朱橚。
他們想看看,這個周王,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而朱橚,自然是絲毫不虛。
挖土豆番薯那天,他老爹都是在場的。
產量那是實實在在算的出來了。
這事沒得作假。
他今天在站在這裡,不過是為了配合他老爹的一些想法而已。
“此話當真?”
朱元璋不動聲色。
幾個老臣,瞄了眼朱元璋,突然就停止了躁動。
這等逆天的畝產,朱老板能無動於衷。
那隻有一種情況……
這事他是知道的!
眼力見快些的,一下就看出來了。
眼拙些的,也是很快品出了味道。
至於再差些的,要麼已經下了地府,要麼是沒有資格出現在這裡。
今天站在殿內的,除了幾個年輕人外,剩下的都是人精。
“眼前這筐番薯,土豆,正是兒臣所種,種植法子和具體畝產,我與劉廌,劉畾,李景隆幾人,皆有記錄在冊,絕無虛假!”
這話一出。
一眾人的目光,就開始瞥向劉伯溫和李文忠。
心裡想的自然也是。
好家夥這兩人,居然也是知情的。
至於那誇張的畝產數字。
慢慢,已經開始接受。
雖然還是很震撼。
“敢問,周王,這等天地罕見的神物,種植難度很大?亦或是對土,對水的要求很苛刻。”
戶部尚書楊思義,終於是按捺不住,走到了殿中,開始發問。
事關戶部未來收糧,派糧的大事,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其實兵部也在那蠢蠢欲動,他想問的也是大同小異。
所有官員,都知道二十石,十五石代表了什麼。
現在的稻穀,小麥,也就是是二三石而已,一下幾倍的差距。
這是否意味著,困擾明初的糧食短缺問題,一下子就能解決了呢?
甚至說,以後的百姓,也能夠簡單獲取食物來源。
不必在像現在這般,饑一頓飽一頓。
那麼,此等神物,代價是什麼?
眾人都很想知道。
而此刻,楊思義,便是他們的嘴替。
懷疑畝產已經沒有意義。
因為老朱都沒有懷疑。
聽見楊思義的提問。
朱橚深吸了一口氣。
緩緩轉過身,對一眾人行了個禮,才回答道。
“普通的田地,普通地澆灌,具體的細節,我已經記錄好。”
“不需要用某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加入什麼寶石礦物之類的?“
楊思義一臉懵,這是否有點付出和收獲太過懸殊。
不僅是他,剩下的
一堆重臣,也是多少有點懵。
包括劉伯溫李文忠等人。
他們是知道自己的子輩,孫輩在那種地的。
但是怎麼聽朱橚說的,好像很簡單一樣。
連朱元璋也是一臉黑線。
自己家這個老五,真就是一到關鍵時刻一些東西就講不清楚,還真不如老大或者老四……哎。
於是,他也隻能被迫輕咳了一聲。
“老五,你不是說要施肥麼?”
“哦,對,肥料,需要特製肥料。”
“肥料?”
楊思義一聽,那是終於鬆了口氣。
其他大臣也是這般。
眾人都覺得,如此厲害的作物,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就種出來。
有額外的付出,那才是正理。
講到肥料正題,朱標深吸一口,也走前了一步。
向朱元璋的方向拜了拜。
“父皇,特製肥料的配方已經入手,未來將由東宮統一製肥,此肥也已經試驗過了,雖本是用於土豆番薯的肥料,但是用在普通作物上,也有效果。”
“普通作物也有效果?!”這下連兵部尚書都繃不住了。
他也是最近糧草緊缺的受害者之一。
現在聽到這肥料對普通作物也有用,那是差點就給朱標給跪下了。
北方的戰事,雖然還處在前期的接觸戰中,但是他作為後方的人,那是需要源源不斷地統籌糧草上前線的。
“估計能有兩到三成的增產效果。”
朱標微微一笑,說出了結論。
這不是空口無憑瞎說的。
那天收完番薯和土豆,朱元璋領著他,馬不停蹄地去看了永樂莊的稻田和隔壁村子的。
老朱這個老農,簡單看了下掛穗量,掂量了幾下,立馬就得出了結論,三成是保守數字……
朱安寧的肥料,是靠譜的!
現在朱元璋特地在這人多的時候提及,是動了些心思的。
朱橚昨晚回宮就已經找他聊過了,雖然朱小五的政治嗅覺和手腕,都是一塌糊塗,但是他的科學素養是毋庸置疑的。
當朱橚把肥料的具體情況告知朱元璋後。
朱元璋是倒吸了一口涼氣,瞬間get到了朱安寧的意思。
用肥料控製天下農民,順帶控製地主,土紳,甚至於,如果肥料都需要中央去分發,那麼基本就是強化了對基層的統治。
這種涉及到口糧的物料配給,是最能拿捏住人的。
雖然這隻是個構想,還需要細化,但是已經足夠讓朱元璋浮想聯翩了。
這比控製鹽鐵還重要啊!
朱橚說這事的時候,朱標也在場,其實他要比朱元璋先一步想到肥料的重要性。
但是他確實也是沒想到這肥料的效果能如此強勁。
隻能說幸好當時談了一半的占有。
“三成的效果!配方所需的東西昂貴麼?”
“不貴,相對易得。”朱標背著手,開始回答群臣的問題。
“那是否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去製作。”
“不需要。”
“那是耗費的時間長?”
“三五日到半月不等,這個需要看氣候。”
幾個問題下來。
群臣開始默默對視。
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二字。
洪武開朝那麼些年。
沒有一天像今日那麼令人震驚。
胡惟庸被抓當日都沒有那麼震驚……
新糧,肥料,這兩個東西,都是可以作為國之根本的存在。
而朱橚卻好像隨便掏出來一樣,都不帶商量的。
顯得他們之前為了籌措糧食而努力的行為,好像有點蠢……
“對了,大家又是上朝,又是來我這看新糧,應該也有點餓了吧,今兒,我們就煮煮這番薯,土豆,看看味道怎麼樣吧。”
朱元璋還是半躺著,他本是看自己大兒子朱標表演的。
怎能想到大臣們好像都已經接受現實了。
那就趕緊進行下一步唄。
他使了個眼色給李景隆。
隻見李景隆是咻地站了起來,那禮儀也是相當得體。
他朗聲說道:“陛下,這兩物的烹調方式,我較為熟悉,能否讓我來?”
“嗯,可以,九江,好好煮,諸位大人,可是等著你這一口呢。”
朱元璋把話說得很輕。
但是李景隆又不是什麼憨批,這很輕的話語下,蘊含了很重的責任啊。
他當機立斷叫起了劉畾和劉廌。
三人沒有過多言語,很快就接過了太監們早就準備好的器具,往殿外走去。
那裡有早就壘好的灶台。
跟著李景隆三人走出去的一眾人,看到了這裡,哪還能不知道這是朱老板早就安排好的事情。
但是看破不說破。
況且眾人,還真就有些期待,這新作物的味道。
便也就站著等了起來。
隻見李景隆熟練地
點火。
劉畾把柴木劈得更細了些。
劉廌則是熟練地開始清洗番薯和土豆。
“番薯烤,土豆還是抄?”李景隆還是有些緊張。
“你會做,你決定……”劉廌和劉畾,則咧嘴一笑,當了次不粘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