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
群臣心中隻有震撼,唯有震撼。
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好像事事都和他有關。
人人都誇他……
這什麼情況嘛。
而朱元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無派係,無根基的人,領大功是最好的!
更何況,朱元璋還是挺喜歡朱安寧的,雖然這年輕人天天懟自己……
而屏退眾臣,讓朱標領著內閣去乾活後。
朱元璋獨自來到了邊殿。
這裡,有一位老者,正在等待著他。
朱元璋也沒什麼多餘的話語,徑直走了進去,便坐下。
那正在打盹的人,便是宋濂。
他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已經坐下的朱元璋,那是連忙起了身就想跪下。
像宋濂這種已經致仕,又年老,跪不跪都是朱元璋一句話的事。
但是朱元璋這次卻沒有先開口。
明顯是有些懲戒的意味。
畢竟這老宋濂回了京,居然第一時間不是來見自己,而是好像去找自己學生方孝孺去了,還在永樂莊鬨了一出鬨劇。
馬皇後回宮後,帶著朱懷靜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元璋。
“宋先生,久違了。”朱元璋的聲音渾厚而富有磁性,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宋濂跪著,聲音雖略顯蒼老,卻字字清晰:“陛下,老臣有禮了。多年未見,陛下龍體康健,實乃國家之福。”
“好了,起來吧宋先生,咱也沒有生氣,隻是覺得啊,先生回應天了,都沒有第一時間來見咱,還以為生分了呢,哈哈。”
這段話多少讓宋濂有些汗流浹背,他是熟悉朱老板性格的,這不就是暗搓搓說自己的不是麼。
“老臣確實是昏聵了,陛下恕罪。”
於是,他也說得直接。
這種事情其實是很敏感的,對於已經致仕的老臣回到權力中心,如果他見的是高官,那朱元璋怕不是已經開始徹查了。
但是宋濂回應天後,又確實沒有怎麼見外人,隻是見了方孝孺,又去了永樂莊一趟而已。
這責罰兩句,也差不多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年事已高,仍不辭辛勞,遠道而來,朕心甚慰。想當年,先生以筆墨明誌,教化萬民,功不可沒。怎能說昏聵呢。”
“陛下過譽了。老臣不過是一介書生,能得陛下賞識,得以施展所學,實乃三生有幸……”
宋濂作為老官,自然是能聽出朱元璋的責罰,應該就是那幾句話了。
暗自歎了口氣,當官還是真就有點累啊。
致仕了都要還守一堆規矩……
客套話說得差不多,其實朱元璋還真就有點想過要找宋濂,這麼些天。
隻不過事多,他也更想讓宋濂主動來找自己,兩人的見麵便拖到了今天。
“好了,宋先生,咱們啊,就不要這麼客套了,喝茶吧,咱啊,今天還真的有事想問問您。”
苛責結束,朱元璋切換了下情緒。
對於宋濂,他還是保留了相當的敬意的。
這可真是個大儒,不是那些文縐縐天天扯幾把蛋的腐儒。
“陛下請問,老臣自當言無不知。”
宋濂起身後又拜了拜,年紀大,就這幾個動作都讓他累的不行。
其實他今天,也是有事找朱元璋的,他捏了捏袖中的紙張,決定還是等朱元璋問完話再說。
“前幾日,方孝孺不是去了永樂莊和那朱安寧打賭麼?那日恰好皇後也在,他說那朱安寧教的學生,相當厲害,居然把方孝孺都給駁倒了。”
這串話,讓宋濂是一下就有點掛不住了。
什麼叫駁倒……
隻是礙於身份,方孝孺沒辦法繼續問些更加深入的問題而已……
怎麼傳到陛下這裡就變成駁倒了……
不過宋濂也隻能暗自歎了口氣,輸了就是輸了,他也不是什麼輸不起的人。
“回陛下,朱大人所教的弟子,確實有見解,懂大理。”
“但是,那兩孩子,我見過,就是尋常農家孩子,之前應該是沒念過書的啊!”
朱元璋繼續發問。
其實他知道有注解的,現在發問隻不過是想看看宋濂的看法而已。
宋濂一聽,眼睛卻是倏地亮了起來,這也是他今天想來說的事情。
“陛下,請看這注解!”宋濂顫顫巍巍地掏出了方孝孺和他都看到包漿的教材全解……
朱元璋是聽過馬皇後說注解的事情的,但是他沒看過。
現在看宋濂掏了出來,也是好奇不已。
便接了過去,細細看了起來。
都說老朱是開局一個碗。
但是實際上他後來是認認真真學過很多東西,並不是說沒文化的皇帝。
所以當他看到現代教材全解的時候。
那臉是直接就繃不住了。
“這……這般詳儘,任誰去學,都能懂上一二吧!”
“正是如此,而且陛下你看,句讀的使用,那是相當相當有功底啊!”
宋濂作為大儒,他完全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
方孝孺輸了,是壞事。
但是能發現這些注解,這對他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作為佛道教都會去研究的大儒,宋濂對教化,那是相當相當有熱情的!
“聽聞朱大人是域外大儒薛金星,王後雄的弟子,以他的能力,定能根據這句讀,和所學,去編撰更多的注解!老臣鬥膽說一句,是否能讓這朱大人,進翰林院,讓他修書注解,這是能造福無數文人士子的大事啊!”
宋濂不顧自己年老,又是搖晃著站起來,然後跪下,又拜了拜。
老人一生都在行教化之事,他所教弟子,有太子,有皇子,有大員,他知道朱安寧如果能把四書五經全部注解完,那將是何等盛事!
也得虧朱安寧不在這裡,在的話他估計能跳起來……指著宋濂罵上三天……
他能注解多少經典,看的不是他的能力。
而是他電腦的資料裡有多少庫存……
要是真讓他去修書注解,他可能第二天就得跑路……
宋濂還在跪在,他抬起了頭來,滿是希望地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陣沉默。
宋濂這老先生,實在是當之無愧的大儒,讓朱元璋隱隱都有些佩服……
但是,朱安寧是不可能進翰林院的,比起給四書五經做注解,更重要的是,糧食,火器,還有對邊陲之地的管束!
這些都需要朱安寧也參與進來。
他和朱標一樣,實在是受夠了朱安寧扒拉幾句話,他們就得累死累活乾幾天的活!
整得好像他是皇帝一樣!
不行,他也得給咱過來這裡做苦力!
這便是朱元璋最真實的想法。
於是,他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