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辛勞,如果算兩季的話,也就是四五石,全國有無數塊這樣的田……養活了你們,養活了我,養活了這個大明!這點東西你們還是懂的吧。”
朱安寧丟了塊石頭,濺起一灘水花。
河流很快又撫平了那波紋,像是從來沒有石頭丟下一樣。
沒有人接朱安寧的話。
但是還是有人點頭表示讚同。
不懂農事,但是他們還是聽得懂人話的。
朱安寧也沒管他們,而是繼續說了下去。
“說農業辛苦,誰不知道。然而,若隻知勸課農桑,而不思改進農耕之法,提高農產之量,百姓之辛苦豈非徒增?國家之儲備豈非有限?”
他難得文縐縐了一把。
畢竟也是少詹事了嘛,天天一副沒有素質的樣子,也不是個事。
“改進之法?”宋慎提煉重點的能力非常強,他一下就聽出了朱安寧想表達的重點。
這種閱讀理解能力。
怎麼看都是個適合高考的料子。
可惜長在了明朝,生在了名家,沒有辦法吃一趟高考的苦頭讓人生圓滿。
“朱大人,莫非是你覺得興修水利就能讓收成變好?”
宋慎繼續說了下去。
看到小宋同誌這麼醒目地接了話。
朱安寧那是越來越喜歡這小夥子。
什麼完美秘書……
哦不對,他性彆男……
“水利其中一環而已,江南水鄉,水利夠好了吧,但是產量也就是三石有多。”
“那朱先生莫非還有其他法子?”
對於宋慎的問題,朱安寧沒有回答。
而是突然站了起來,拍了拍袍子。
“先跟上。”
他邁開了步子,三步並兩步就跳上了田埂那裡,順著往官道的方向走去。
朱安寧走的是回永樂莊的方向。
還在河邊的眾人那自然是疑惑不已。
但是卻也沒有人發問。
一眾人默默地跟了上去。
又是把剛才路邊歇息的農夫們又給嚇了一跳。
“怎麼又回來了?這群犯官。”
“都說不是犯官咯!”
“嗨,一群人是臉都是黑的樣子,至少也是遇上了什麼倒黴的事情吧。”
幾個老農又討論了起來。
農夫們也沒有什麼忌憚,就是在那裡指指點點。
讓一眾詹事府官員們多少有些難受。
所幸他們很快就路過了那裡。
拐了個彎,就是永樂莊。
朱安寧沒有帶他們走向鐵冶那邊,而是拐到了更偏僻的鄉道上。
依舊是河邊的田,依舊是水稻。
他又是尋了個陰涼的地方,靠了過去,懶洋洋地說道。
“這幾片田和剛才那幾片離得不遠吧,又是同一片地,你們對比下,猜猜產量?”
他隨口下了命令。
一眾人那是麵麵相覷。
但是還是聽話地散了開來。
開始在田間穿梭。
隻聽那刑簿竇大喊了一聲:“這都壓彎了啊,太誇張了吧。”
他的驚呼,讓眾人都圍了過去。
包括燕曉柳和宋慎。
“這……”
幾人是看著稻穀,都覺得對比有些大。
之前隔壁村的稻穀,不能說伺候得不好。
掛穗什麼的看著也正常。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殺害。
現在看到朱安寧這邊的掛穗情況。
就算是不太懂農事的他們也是相當震驚的。
這明顯就是要高產很多啊。
有幾個腦子活泛的詹事府官吏,已經回過味來,他們沒管那麼多,撒腿就往更遠的地方跑去。
他們想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田都是這般。
朱安寧也是看到了撒開腳丫就跑的眾人,他微微一笑,並沒有阻止。
看來,這群人並不蠢。
很好……
他也不想帶蠢逼隊友,他對傻逼過敏……
燕曉柳一邊跑,一邊觀察。
果然如宋慎所言。
永樂莊遍布溝渠,都通上了水……
但是就是澆水就能澆出這樣的水稻?
不可能吧。
他儘可能地跑到了一個角落頭。
然後氣喘籲籲地開始觀察了起來。
這片田……一樣是看著就高產的……
不可能吧!
不死心的燕曉柳,那是不管自己的官袍已經沾滿泥土,直接就跑到了更遠的地方。
他一頭紮進了那田裡,捧起稻穗就看了起來。
“哈……哈哈……我就說,怎麼可
能同一片地,養出來的稻穀會差那麼遠……哈哈……這裡的看著收成就像是兩石的樣子,不……不怎麼樣。”
他咧嘴笑了起來。
然後,一名農夫直起腰,是有些麻木的樣子。
農夫詫異地看了眼燕曉柳,愣了許久,才看清對方身上穿的是官袍。
“這……這位官爺?你……你是在看我種的地?”
農夫很是拘謹,一副很少與人說話的樣子。
“老丈,您繼續忙您的,我就是看看這地的收成,今年咱們這地界還算風調雨順,這收成還可以吧。”
“今年聽聞其他地方都有大旱,但是上蒼保佑,我們這地界沒出什麼大事,是安安穩穩地把這茬糧食種了出來。”
“嗬嗬,永樂莊這裡靠河,隻要不是太乾旱,應當是沒什麼事的。”
燕曉柳擦了擦汗,想著和這老丈攀談兩句便離去。
沒想到那老丈卻是愣了愣。
然後苦笑著回了燕曉柳。
“大人說笑了,我這地是鄭村,永樂莊在隔壁。”
隻見老人抬起手,指了指不遠處有溝渠的那幾片田。
“我呐,沒這福分,當不了朱莊主的佃戶,不過呀,他們挖渠時也沒有吝嗇,是直接把水渠挖到了我這邊,我老漢澆水可是方便了不少,也算是沾了他們的光……”
老人的話語。
像放了定身咒似地,把燕曉柳定在了那裡。
久久不能言語。
遠在河邊的朱安寧半躺在那裡。
那是相當的舒服。
慢慢的,不少詹事府的人,回到了這岸邊。
他們站在不遠處。
在交換自己的見聞。
而相當部分人,是沉默著,沒有言語。
宋慎回來得還算快,畢竟他的體力支撐不了他走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