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是在附近看了看。
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永樂莊的地,就算是他這種門外漢都看得出來,收成一定會比隔壁村子好……
人們陸續回來。
都是用古怪地眼神看著朱安寧。
直到最後一個,跑得最遠的燕曉柳喘著粗氣回到了這邊。
朱安寧才起身。
“大家都回來了?看清楚了吧。”
沒有人回答他的話語。
當然,這也是在情理之中。
他一直保持這般高的姿態,這群人不服氣,那再正常不過。
“沒看清楚就我來說吧……我永樂莊的水稻,保守比附近的收成要高三成,用的是同一方水土。”
“敢問朱大人。”還在喘氣的燕曉柳,終於是按捺不住,問道:“這永樂莊中的作物,莫非就是傳了許久的新糧?!”
像他這般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有許多。
他們都接受不了這裡種的是普通水稻。
差距太大了。
“不是,普通水稻而已,就是朝廷發下來的種糧,沒什麼特殊的。”
朱安寧搖了搖頭。
他看到了過半人都露出了驚愕的表情,而少部分,雖然不驚愕,但是露出的卻是……不相信的表情……
“不信你們儘管問。”
“朱大人說的是真的,我遇見了一個農夫,他告訴我就是普通水稻而已……”
刑簿竇忽然開了口。
他排開了眾人,對朱安寧行了個禮。
“那農夫說了,是朱大人帶著幾個人,教會了他們種植之法,還是提供了肥料,幫忙修整了水利。”
“我帶的那幾個人就是周王,燕王等人,說是我教的,不如說是周王燕王帶著永樂莊的農夫們,種出了這一大片田,一大片輕鬆畝產破三石四石的田。”
“那農夫話裡話外,都是對朱大人和燕王周王等人的感謝。”刑簿竇接上了話語。
這並不是拍馬屁,他隻是在闡述事實。
“刑大人所言非虛,我聽見那農夫確實是這般表態的。”
幾個人附和了兩句。
讓人群是騷動了起來。
而朱安寧是等到眾人討論結束後,才開的口。
“種植方法恰當,能夠提供足夠的肥料,田地的產量就是天壤之彆,你們認可麼?”
“如果認可的話,那這些法子,我都可以教給你們。”
“像個農夫一樣,好好種地,好好學好怎麼種地,不止是普通水稻的種法,新糧我也會教你們怎麼去種。”
“如果成了,你們的名字就會記到史書裡,即便可能隻是一筆帶過,可能就是洪武朝詹事府眾官這樣的寫法,你們依舊會被記到史書裡,因為你們做的事情將影響大明千秋萬代。”
“你們的成就將會遠超你們的大哥,你們的父輩。”
“我不要你們的心,我隻要你們的肉體,我要你們好好幫我種地,好好去記錄,好好去分門類彆的記錄,文書一類的事情,你們應該比我要熟悉得多。”
“怎麼樣,諸位,這筆買賣劃不劃算?”
朱安寧繞著眾人,走了一圈又一圈。
他的話語,像狐媚般撩動了這群庶出子弟們的心魄。
他們都沒想到朱安寧會說得那麼直接。
一群人都是隱隱知道朱安寧帶著自己跑來跑去,定是有所圖的。
怎麼……就圖自己的肉體?
心就不值錢了?
他奶奶的,怎麼說得這朱大人像是秦淮河邊的恩客似的。
幾人都是驚疑不定地互相看了一眼。
隻有宋慎歎了口氣。
他知道這群人一定心動了。
出身在大家裡,讓這群庶出子弟,得到了相當高的眼界。
同時卻又無法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舞台。
基本每個到詹事府履職的人,都掙紮過一段時間。
他們也想做出些事情來,讓自己家裡人看看自己,也是有出息的。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葉子牌,還有無所事事的日子,很快就磨去了他們的大誌。
這群人最後都趨同地長成了一個樣子。
而現在有個人跳出來說要他們的肉體。
他們就能收獲到作為官吏至高無上的榮耀,進史書?!
這個誘惑有點大。
不對……
是非常大!
如果是在中午之前,朱安寧說這番話。
他們隻會覺得自己主官和那些老臣很像。
說話一套一套的,大餅是一張又一張的,實際是,什麼都不會的。
車軲轆話,是可以翻來覆去說的。
而今天下午這兩趟看田之旅。
是結結實實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這主官,是真的有點東西的!
所以說,那些傳聞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燕曉柳第一個彎下了腰。
他行了個相當規矩的禮。
然後是刑簿竇……
接著是一個接一個的詹事府官員們,都彎下了腰。
當然,也包括了宋慎。
“全憑大人差遣。”
“誒,可不是我差遣,這種田的是,陛下和太子,也是認可的,你們儘管放心!咱們呀,可是奉旨耕田!!!”
——————
“燕王殿下,這東西真的值得造?”
鐵冶的工匠盯著圖紙,嚴肅地對朱棣問了句。
現在造火繩槍,就已經給了他們極大的壓力。
而現在在火繩槍還未完全實現量產的時候,又說要造另外一種。
屬實是壓力有點大。
他們都覺得可能不太現實。
但是朱棣卻咬牙回了句。
“十次成一次,都得給咱造,造多了,自然就能熟練些!”
“但是剛才那所謂的彈性鐵片咱們試過了呀,還是有些脆。”
“那應當是我手法有問題,你們讓我再改進下!”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又開始討論燧發槍的事。
朱棣提了許多意見,包括圖紙裡麵那些具體的器件,他都好好地解釋了一番。
並不是說他的知識有多超前。
而是完整看過火繩槍圖紙的他,舉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強。
燧發槍,不僅是他,他大哥朱標,老爹朱元璋,那是已經盯上許久了。
要不是朱安寧反複說做不出來,他們是不會罷休的。
而現在居然說有點點希望能搞出來。
朱棣無論如何是不會放棄的。
火繩槍雖然解決了非常多的缺點,但是並非是毫無優點的存在。
朱棣是敏銳地意識到了,也許,燧發槍才是火器的終極形態……
火繩槍若是說可以改變戰場形態的話。
那燧發槍的出現,也許改變的就是戰爭的方式了。
“李工匠,你的鐵片是用遵化礦造的?”
“回殿下,是的。”
“我這就奏請,讓那邊把最優質的礦石,優先供給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