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現實主義(三)(1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2906 字 1個月前

討論餘切這個作品的也不止教授們。

餘切回到社團時,發現這個教室外麵,有學生很工整的用紅漆抄寫了“新現實主義”五個字,並且用白色薄木板作為底子。

牌子釘在了教室外麵。

他一來,大家就非常激動的鼓掌,有個學生組織來的同學說:

“來你們社團報名的人很多,我們都注意到了,原來的條件已經不能滿足‘新現實主義’社團的發展,所以我們申請給你們配備了新的桌具。”

是的,桌具,嶄新的課桌,板凳,小黑板和粉筆,以及數量客觀的文學雜誌,《當代》、《十月》、《鐘聲》、《人民文學》……

餘切問:“這麼多雜誌哪來的?”

“這都是大家自發捐出來的,餘同學。”

餘切發表作品的《紅岩》十月刊,就放在所有雜誌的最上麵。目前來看,他仍然是這個社團第一個上刊物的作者。

喲……還有一張嶄新的乒乓球桌呢。

這得花大幾十塊錢吧。

“這也是捐的?”

“學院特批的。”

產地是羊城的雙魚牌,仔細看,還有用於出口的DHS雙魚牌的英文標誌,這種球桌隻能在財大氣粗的大廠裡麵看到,是正兒八經的大廠!

比如燕京的人民印刷廠和雪花冰箱廠,那裡工人們一乾完活兒,甚至沒有乾完活兒,拿上拍就開始玩球。

——不要光說作家餘切在摸魚,事實上,我們現在的領導階級……也就是城裡的工人都在摸魚。

喬公訪日,和一大批日本商界人士會麵後,日本派出浩浩蕩蕩的代表團考察中國各地企業,看看中國人到底是釣魚打窩,還是來真的。

《讀賣新聞》的鬆永就跑到了魔都的一家微電子廠——這代表中國當時的最高工業水平的工廠,發現這家工廠像是一家馬路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一多半不合格。

一條生產線上,八個人在吃瓜子嘮嗑,一個人在照看生產線,接著,唯一看生產線的人也煩了。

然後他去打乒乓球去了。

鬆永看得瞠目結舌,他就在回國的報道中寫:“中國人確實會改革,不改革不行了,他們的效率已經低到令人發指。”

餘切覺得這個同學十分熟悉,他問:“你是誰?”

“餘同學,我是我們學生組織派來的代表,我也看了你那個《天若有情》,很喜歡,我們還帶來了燕大校報的同學,想對你做一個采訪。”

餘切說:“這怎麼采訪?”

他意思是現在一百多個人圍著我,難不成把所有人都乾晾著?

這個代表轉頭和校報的記者聊了幾句,說:“請你對同學們講一講,你創辦社團的宗旨吧。”

他們為這個事情定性,把調子起得很高:

“我們燕大走出了未名詩社,朦朧詩派、走出了五四文學社,一代又一代傳承……”

“我們燕大,一直是全國年輕人的思想陣地和精神上的共同追求,現在,餘同學的新現實社團,也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燕大新的代表社團,影響到全國其他高校……”

是這麼回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