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寒潮(一)(2 / 2)

文豪1983 小時光戀曲 2693 字 1個月前

眾所周知,餘切和他小說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樣,這和八十年代的諸多作家不同,比如下鄉插隊的回來搞了知青文學,留學的誕生了留學生文學,從軍隊退伍的產生了軍旅文學……

八十年代,固然是有這麼一些人,寫的東西逐漸和自己的經曆無關,是多方麵都擅長的全才。

比如早一些的馮驥材,他原先是津門男子籃球隊的中鋒,第一部作品是革命曆史題材的《義和拳》,而後當了一段時間畫家,後來又開始寫傷痕文震驚文壇,然後,又轉而開始寫愛情小說、民俗奇人小說。

但說真的,這種人並不多。

大家一般是經曆了什麼,就能寫出什麼,難以跨界,因為他們當時的知識儲備不支持他們“幻想”。

餘切感到自己的太陽穴在突突地跳,他確實有點緊張了。事情這麼發展下去,恐怕會影響到他的創作,乃至於後麵的“新現實三部曲”的出版。

有些批評看起來是小事情,搞大了就難說了。

科幻文學的大佬們,最開始沒有把批評太當一回事,以為就算不屬於文也不屬於科,大不了轉戰少兒文學——沒想到,批評者把節奏帶成了“科學和反科學”,也是發在了《人民文學》上來質問。這在八十年代的關頭堪稱挑戰最大zz正確,一下把科幻文學搞死了。

事情的發展是很快的,前一天科幻作家們還在討論發哪一個雜誌,第二天就得知,不得再有任何科幻文學出版。

駱一禾說:“劉芯武這個人擅長抓機會,知道投機和站派,知道把握住風向和借勢——其實傷痕文是因為《傷痕》這一本小說得名的,但是他很多次的宣傳自己的《班主任》是最早的傷痕文,最後把這個開創名頭,奪過來了。”

餘切說:“咱現在的小說,和之後的小說怎麼辦?”

駱一禾的歲數並不大,他乾脆得有年輕人的意氣:“能怎麼辦?寫出來,該發就發,大不了都停刊,我回去寫詩,讀研究生,怕什麼呢?”

話是這麼說,事情卻不能由駱一禾來決定。

兩人趕到了《十月》刊編輯部。這裡早已經是煙霧繚繞,不僅僅主編王世民感到愁苦,其他組的編輯也愁眉苦臉,大家已經嗅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

爭論不光會影響到文學價值的評判,即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也真切的影響到諸位的生計——要知道,如今文學作品大爆炸,純文學期刊也銷量爆炸的時候,不過四五年而已。

在這之前,是十多年的苦日子,沒作品,也沒讀者。

黃修幾和唐環坐在門口,像兩個沒收到麥子的農民。

他倆是《十月》中負責搞文學評論的,也是餘切的師兄,之前發表過對《天若有情》的評論文章,正準備再加把火,現在一看到餘切來就說:

“餘切,我恐怕暫時要停一段時間寫評論,這不是不喜歡你的小說,而是要替你韜光養晦,不要再給你增添光彩了。”

“被人注目的感覺,怕是不好受啊……”他們意味深長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