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身在大唐(9)(1 / 2)

馮立的話像是在給太子介紹觀音婢。

長孫無垢十三歲時便嫁過來,至今已經有十餘年,太子不可能不認識,馮立何出此言?

徐蟄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沒有放在心上。

他把李世民單獨叫出來,這一舉動確實出乎意料,被懷疑猜忌也是應該的。他沒有賣關子,直截了當進入正題:“父皇意欲遷都襄陽。”

“什麼?”李世民怔了一下,第一反應是太子在騙他。

可是遷都這麼大的事,肯定不能隱瞞,不出意外過上幾日就會拿到朝堂上商議,就算騙他也瞞不了太久,能有什麼好處?

他飛快地在心裡做出判斷,很容易就想明白了遷都對誰有利,更加不明白太子為何突然將此事告訴他了。

“大唐初建,時局不穩,你應當也知道,此時不是遷都的好時候。父皇為孤著想,孤自當感激,不願拂了陛下好意,由你來勸阻陛下正合適。”

忽視掉話裡的傲慢,李世民抓住重點,又驚又疑:“兄長不願遷都?”

徐蟄表情不善:“難不成你想?”

這才是他熟悉的太子。

“自然不是。”李世民做出惶恐的模樣,“誠如太子所言,遷都關係天下百姓,絕非小事。父親不曾在朝堂中提起,想來隻是一念之思,因與太子親厚固然私下告知。若陛下深思熟慮,定然不會做出此事。”

徐蟄似笑非笑:“你能明白最好。”

“拋卻私欲,和平來之不易,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不宜動蕩。太子苦心,臣弟知曉,若父皇當真遷都,臣弟定會竭力勸阻。”

徐蟄知道,這話也是在勸自己。

他不在意這些東西,不然哪有李世民上位的機會?如果徐蟄真的想爭,過來的第一天李世民人就沒了。

敷衍應付了兩句,徐蟄看著天色不早,回去洗洗涮涮差不多就該睡覺了,正要告辭,李世民不知道怎麼回事,忽然戳破了他不怎麼走心的偽裝。

“兄長受傷之後,似乎變了不少。”

徐蟄眼睛一眯,不慌不忙:“與你何乾?”

這話幾乎等於承認了這段時間的異常,李世民沒想到徐蟄這麼坦然,前麵幾次相處時

的場景爭先恐後湧入他的腦海中,叫他無法理順繁雜無章的思緒,因為分辨不出徐蟄究竟是以怎樣的心情與他相處。

他有許多問題想問,最後卻隻語氣複雜地喚了一句:“兄長……”

徐蟄不為所動,冷淡地看著他,“你想說什麼?”

“你……”李世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退縮,“沒什麼。”

看他的反應,徐蟄就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大半。

建國兵權在儲君相爭中所占比例很大,現在兩個人屬於勢均力敵。

再過一段時間,輔公祏被擊敗,高開道被他的部下張金稱殺死投靠大唐,外敵被逐一擊破,武鬥開始向文鬥轉變,製約二人的不再是兵權,而是傳統與道德,李世民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的越來越小,為了活命,隻能發動政變。

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就算李世民有心用武力威脅,也沒有足夠的決心突破親情與道德的製約。

哪怕感情已經淡薄,他也得考慮成功之後背負的罪名。

現在的形式,已經足以讓他重新審視李建成,打破原主留下的固有印象,隻要順氣自然便好,不必費太多心思。

他打了個哈欠,“時候不早,孤回去了。答應下來的事情,你可不要忘記。”

李世民目送徐蟄離開,心事重重地去找幾個孩子。

“大伯伯走了嗎?”李泰往他身後瞅了瞅,沒看到人,有些失望。

“青雀跟爹說說,你為何這麼喜歡太子?”

“是大伯伯先喜歡青雀的,他好溫柔。”李泰沒學過太多詞彙,說不出來更多的讚美,用簡單的語言把二人的相處講了一遍。

今日之前,李世民隻以為是兄長的偽裝,如今得知真相,才後知後覺,太子對自己真的沒有多少敵意,對孩子也是真心喜愛,否則以青雀的敏感,怎能如此迅速地回報真誠?

李世民心緒極不平靜。

夜晚安靜極了,秦王與秦王妃共枕,低聲聊起了白日裡發生的事情。

長孫氏聽完前因後果,心裡的驚訝不亞於方才的李世民,“殿下以為,太子的記憶出了問題?”她頓了一下,“不瞞殿下,昨日見到太子時,確實有違和感,隻是妾身不曾想到,竟是出了這麼大的事情。”

李世民道

:“太子確實有城府,若非偶然所得,我絕不會想到,他竟是失去了記憶。”

“既然如此,太子真要隱瞞,您或許今日也不得知。”

李世民茅塞頓開,“你的意思是……太子他……”

兄長失去記憶的消息太過有衝擊力,李世民險些忘了,徐蟄找他是為了提醒他李淵有遷都的意圖。

於太子而言,遷都利大於弊。

放棄遷都本身就代表著一種信號——太子的功利心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