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藝術家作為業內頂尖公司,安森自然了解,他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好萊塢有兩類人,CAA(創新藝術家),以及其他人。”
但安森並不知道這句話背後的由來。
最初,創新藝術家的五位創始人全部來自威廉-莫裡斯,以邁克爾-奧維茨(Michael-Ovitz)為首自立門戶,為了區彆威廉-莫裡斯排資論輩的古老傳統,五位創始人商量建立一個不講等級團隊合作的全新模式。
簡單來說,儘管每位演員都有自己的負責經紀人,但創新藝術家的所有經紀人全部為所有客戶敞開服務、所有資源全部為所有客戶打開。
舉一個例子,假設“星球大戰”正在尋找男主角,製片人找到創新藝術家合作,創新藝術家願意開放所有可能性,推送一批演員;如果不行,那就再推送一批演員,這一個項目向全公司的所有經紀人所有演員開放,集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力量為這個項目服務。
一直到“星球大戰”在自己公司內部找到合適人選為止,如果還是沒有,他們也願意為項目挖掘其他新人。
也就是說,創新藝術家接手一個項目,它就絕對不會讓這個項目溜走,給其他經紀公司的藝人機會。
並且,源自於這樣的企業文化,在如此堅定的合作意識基礎上,創新藝術家又更進一步地開創好萊塢一個全新合作模式——
捆綁銷售。
具體來說,就是導演、編劇、演員全部都是創新藝術家的客戶,他們自己就率先扮演製片公司的角色,把選擇好的主創人員連同劇本一起賣給製片人或者製片公司,從源頭上掌握項目製作的主動權。
於是,創新經紀公司越來越強勢,製片公司越來越被動。
“爛仔幫”,就是這樣誕生的,第一代爛仔幫的成員幾乎全部都來自創新藝術家。
另外。
“老友記”也是一樣,儘管這套劇集並不來自創新藝術家,而是五大經紀公司的另外一員國際創新管理公司。
南希-約瑟夫森(Nancy-Josephson),國際創新管理公司創始人馬文-約瑟夫森(Marvin-Josephson)的女兒,她就是從創新藝術家的模式得到靈感,由她牽頭,捆綁打包了“老友記”的整個項目。
然後,賣給NBC。
“老友記”的主要編劇、六位演員等等全部都是國際創新管理公司的客戶。
得益於此,創新藝術家完全改變好萊塢的遊戲規則,他們占據越來越多主動,並且擁有關鍵話事權——
他們開始為自己的演員和導演爭取更多的片酬,這引發好萊塢頂級製片公司的強烈抗拒,然而在一陣拉鋸過後,還是創新藝術家笑到了最後,繼而引發片酬上漲狂潮,催生“兩千萬俱樂部”。
片酬的上升,直接導致好萊塢製片公司的製作成本迎來三連跳,完全改變整個電影行業生態。
1990年、1991年、1992年,連續三年,“首映”雜誌將創新藝術家的邁克爾-奧維茨評選為好萊塢最具權勢的人物。
後來,1995年,邁克爾-奧維茨跳槽迪士尼,成為迪士尼的首席執行官;而創新藝術家另外一位創始人兼合作人朗-梅耶(Ron-Meyer)則跳槽環球影業,同樣擔任首席執行官。
毫無疑問,創新藝術家就是當今好萊塢不容忽視的一股勢力。
正如埃德加所說,否認他們的強大,完全沒有必要,那隻會讓自己顯得愚蠢而狹隘。
儘管埃德加並沒有詳細闡述創新藝術家的來龍去脈,但點到為止的信息就足以證明這間公司的地位。
從方方麵麵來看,靠著大樹好乘涼,安森都應該選擇創新藝術家才對。
然而,這裡還有一個“但是”——
至少,埃德加還有一個“但是”。
安森看向埃德加,“所以,我應該詢問埃裡克什麼問題?”
埃德加的雙手支撐在膝蓋上,身體稍稍前傾,不僅沒有回避安森的眼神,而且還更加主動地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