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有些複雜。
但簡單來說,創新藝術家首先追逐公司利益,其次才是個人利益,獨一無二的模式奠定了他們的地位。
而其他經紀公司則相反,他們首先追逐個人利益,其次才是公司利益。
從公司層麵來說,創新藝術家確實是一個巨無霸,毫無疑問的領頭羊,對整個行業都具有深遠影響力;而從個人層麵來說,選擇創新藝術家或者其他經紀公司,各有利弊,歸根結底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不同抉擇,就可能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對經紀人和藝人來說,有差彆但非常相似。
從埃德加選擇威廉-莫裡斯就能夠看得出來,他有野心。
其實,選擇經紀人,對安森來說稍稍不同,一個另外的課題——
儘管經紀人的工作職責比較龐雜,但在好萊塢,可以簡單劃分為兩項。
其一,挑選作品。
其二,談判薪資、規劃行程、溝通消息。
前者,考驗的是經紀人的藝術鑒賞能力。
比如九十年代末,初代“007”肖恩-康納利(Sean-ery)忽然對科幻電影感興趣,要求自己經紀人尋找一個項目,結果他聽從經紀人的建議,先後拒絕了“黑客帝國”和“指環王”,原因在於看不懂劇本。
再比如2007年,馬特-達蒙同時接到“諜影重重3”和“阿凡達”的演出邀請,因為檔期衝突必須二選一,根據經紀人的建議再三斟酌後,馬特拒絕一千五百萬美元加上10%票房分紅的“阿凡達”邀約選擇前者。
一直等待電影上映,演員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有時候是一部票房大片,有時候則是一部金棕櫚或者奧斯卡最佳影片。
類似的故事,數不勝數,並且還在繼續上演,這就是考驗經紀人能力的時刻。
後者,考驗的是經紀人的談判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關於片酬,這件事無需贅言,創新藝術家推動“兩千萬俱樂部”的發生就是最好證明;而另外一部分也有一個好故事。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追逐奧斯卡小金人的故事人儘皆知,最後在2016年憑借“荒野獵人”終於圓夢;但在這之前,他一直渴望和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合作,然而始終沒有能夠找到機會。
為了和馬丁合作,萊昂納多前後更換五位經紀人,他對經紀人的唯一要求就是和馬丁搭上線完成合作。
而安森,作為來自2023年的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什麼作品能夠取得什麼成績,所以他不需要經紀人的判斷;但他迫切需要經紀人的談判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包括經紀公司也一樣。
一個假設,安森想要和克裡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Nolan)合作,經紀人是否能夠幫助他實現?
創新藝術家也好,威廉-莫裡斯也罷,對安森來說,要求都是一樣的。
埃德加,也是如此。
安森看向滔滔不絕信心滿滿的埃德加,“那麼你呢?我應該詢問你什麼問題?”
埃德加一愣——
這是機會嗎?
埃德加沒有慌亂,嘴角的笑容收攏,滿臉專注和認真,“你應該詢問我,為什麼在事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就親自上門拜訪並且表現得好像正在說服布拉德-皮特一樣?”
嗬。
安森輕笑一聲。
簡單複述,“為什麼在事情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就親自上門拜訪並且表現得好像正在說服布拉德-皮特一樣?”
問題,明明是埃德加拋出來的,安森隻是複製黏貼而已;但埃德加卻沒有著急開口,而是深思片刻。
節奏,放緩下來。
埃德加反而沒有了前麵的緊繃和急促,眉宇之間閃過短暫的掙紮,然後沉澱下來,流露出一抹堅定。
“因為我相信你。”
不是口號,也不是雞湯。
從那雙眼睛裡的光芒就能夠看出來,這是埃德加發自內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