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靈感激發(1 / 2)

輕盈,卻豐富。

細膩,而錯雜。

簡單,又立體。

這一場戲的精彩,完全出乎意料。

嚴格來說,不是“完全”,因為劇組都知道這場戲的重要,在動作電影裡,動作以及特效場麵決定作品的下限,而文戲則決定作品的上限,這場戲在“蜘蛛俠”裡就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所有人都保持緊張。

拍攝,本身難度不大,全部重量落在兩位演員身上。

然而,重點在於,這是一部商業電影,表演不需要太複雜,如果太過專注表演,試圖挖掘出深度,不僅可能破壞電影節奏,而且和電影整體氛圍也格格不入,演員如何拿捏分寸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特彆是安森。

暫時撇開花瓶的刻板印象不說,這是安森職業生涯首次擔任電影主角,主角和配角是絕對不一樣的,站在聚光燈底下,安森是否能夠展現角色魅力。

結果?

大吃一驚的,不是戲份的精彩,而是表演的精彩。

安森著實完成了一次精彩絕倫的表演。

按道理來說,這場戲的焦點應該落在本叔叔身上,因為他將說出那句經典台詞;但安森以富有層次且形象生動的表演擴展了整場戲的解讀空間。

誰都沒有想到,真正的神來之筆反而是沒有台詞的數次沉默,在沉默之中的對峙,肢體語言展現的掙紮與徘徊,讓情感滿溢,留白之美展露無遺。

而且!

最值得細細品味的居然是彼得下車之後的留白。

他的猶豫、他的拉扯、他的矛盾、他的倔強等等等等,完全展現青春期的迷茫,為後續的情節完成鋪墊——

正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倔強和盲目鑄就了錯誤,也正是因為明白到自己青春期的叛逆導致了災難,所以,一夜長大。

站在監視器後麵,看著那個身影站在車流麵前的反複,現場觀眾的心臟都不由高高拉扯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希望改變曆史、希望彼得能夠追上本叔叔的車子道歉。

這一係列動作,一下就讓劇情的脈絡充盈起來。

顯然,安森不僅理解了角色,而且完全吃透了情節,在有限空間裡,以人物的動作來展現心理,進而不動聲色地完成鋪墊,角色和劇情都飽滿起來。

難怪!

難怪這場戲連續NG數次,包括克利夫NG的那一次也是因為安森的表演感覺不對連累對手戲演員。

現在,答案終於揭曉——

原來如此。

安森在琢磨在拿捏,這樣一場戲,表現過火的話就顯得累贅,增加沒有必要的戲劇性破壞觀感;表現不足的話則沒有層次,偶像化表演流於表麵完全浪費這場戲的解讀空間,分寸和尺度格外重要。

顯然,安森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應該怎麼做,隻是他需要一些時間,所以他一直在調整。

一方麵,新人演員的青澀稚嫩展露無遺。

另一方麵,換個角度來看,新人演員卻具備如此解讀能力和詮釋能力,除了天賦之外就沒有其他解釋了。

不由地,就讓人期待起來。

給予安森足夠時間和空間慢慢成長,他會成長到什麼高度?最後又會蛻變為一個什麼樣的演員?

恍惚之間,人們都暫時忘記了那張英俊的麵孔。

這,確實是一個驚喜。

“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