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時期,萊昂納多依舊是在顏值巔峰,甚至比“泰坦尼克號”時期的青澀增添了一些魅力,毫無疑問地閃耀大屏幕,但萊昂納多的表演卻慢慢變得深沉而匠氣起來,儘管在這時期還不明顯,卻也讓年輕的小弗蘭克顯得過於老成世故。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在於萊昂納多的檔期——
前腳,他剛剛拍攝完“紐約黑幫”,在這部電影裡,他留著絡腮胡梳著大背頭,飾演一位傳奇黑幫老大的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肩負報仇的重任。
這是一個忍辱負重、苦大仇深的角色,也正式開啟萊昂納多後來一係列愁眉苦臉角色的探索之旅,導致萊昂納多陷入表演套路化模式化的皺眉陷阱裡,越是試圖突破自己就越是容易發力過猛。
而後腳一轉身,萊昂納多就無縫銜接地進入“貓鼠遊戲”劇組,他必須快速切換到一個十五歲少年的狀態,毫無疑問,這是困難的,難度超乎想象。
深沉。匠氣。世故。
這些不應該出現在小弗蘭克-阿巴內爾身上的特質也成為電影角色塑造的一個瑕疵,著實令人扼腕——
不是說萊昂納多表演得不好,而是說安森也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繹,並且注入不同色彩。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安森都沒有拒絕“貓鼠遊戲”的理由。
更何況,退一步來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兩個名字就已經足夠,這就是加盟“貓鼠遊戲”的原因——
不對,應該是爭取加盟的原因。
現在安森得到的隻是試鏡機會而已。
顯然,埃德加和安森的想法稍稍不同但殊途同歸,他們擁有相同的想法,在埃
德加說出電影名字的那一刻,安森就知道,它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
那麼,應該如何抓住呢?
埃德加依舊在打探劇組情況,試圖更多地掌握劇組信息,安森無從得知萊昂納多沒有加盟的原因;但可以想象,如果史蒂文拿萊昂納多做標準,現在的安森著實勝算渺茫——
要說票房號召力、還是說演員個人魅力?
安森應該稍稍改變想法,不要以“擊敗萊昂納多爭取角色”為思想主導,而應該以“證明自己適合小弗蘭克-阿巴內爾”為主題,全方位構建自己的試鏡。
但是,事情真的會讓安森如願嗎?
顯然不會。
本來,安森還想著,下次碰麵,也許是晚餐場合;又或者是正式試鏡,他應該展現小弗蘭克-阿巴內爾的特點;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在一個意外的場合意外的時間,史蒂文和湯姆就再次出現了。
2001年巴黎時裝周的迪奧秀場。
“安森,”埃德加也有一些緊張,“史蒂文和湯姆出現了,就在第一排落座。安娜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