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弗蘭克-阿巴內爾,第一次犯罪的時候年僅十六歲,被FBI逮捕的時候也才二十一歲而已。
那麼,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在自傳裡,弗蘭克並沒有清晰地指出來,隻是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而史蒂文則敏銳地捕捉到那些文字底下來自家庭的影響,並且在阿巴內爾父子身上找到連接點——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重要。
畢竟,電影導演不是心理醫生,拍攝電影也不是為了解析犯罪心理;真正重要的是,史蒂文找到一個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能夠窺探導演自己的內心,並且讓觀眾找到共鳴,感受到電影的情感內核。
在小弗蘭克十五歲那一年,父親老弗蘭克-阿巴內爾的生意遭遇沉重打擊,走投無路。
老弗蘭克試圖向銀行求助,並且采用了一些生意人的“狡猾”手段,試圖通過甜言蜜語和小恩小惠打通道路。
遺憾的是,全部失敗了。
事業破產,婚姻破裂,老弗蘭克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失去了全部。
儘管老弗蘭克失敗了,但這些伎倆全部落入小弗蘭克眼裡,他崇拜父親仰慕父親並且全心全意相信父親,父親的正麵形象就是埋在小弗蘭克心底的一顆種子,在父親生意失敗、父母婚姻破裂之後生根發芽。
一直以來,父親在試圖挽回婚姻,卻無能為力改變現實,所以,後來小弗蘭克的一切舉動全部源自於此:
他渴望完成父親的壯舉,渴望讓父親和母親破鏡重圓,渴望重新找回家庭溫暖;並且在父親戳破他的幻想之後,前所未有地渴望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地牢牢抓住任何救命稻草。
一切,源自於父親,又回歸於家庭。
某種意義上,史蒂文在小弗蘭克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但現實生活裡,真實的小弗蘭克到底如何,則無人得知——
不過,現實裡,小弗蘭克被逮捕後,在監獄裡服刑五年以後,因為表現良好而贏得了假釋的機會。
因為曾經的犯罪記錄,小弗蘭克在現實生活碰壁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後來,逮捕小弗蘭克的FBI探員才重新給予他機會,讓他以FBI顧問的方式識破犯罪;而一切的轉折就在於,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凱莉-阿巴內爾。
小弗蘭克和凱莉結婚以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分離,並且生了三個孩子。
小弗蘭克-阿巴內爾拒絕電影劇組任何形式的采訪,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徹底和自己的過往割席分離,再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打擾。
所以,史蒂文的“再創作”,不能說是百分之百正確,卻也不能說是錯誤的。
正是因為如此,一向不擅長拍攝情感戲份的史蒂文,難得一見地在這部電影裡勾勒出他導演職業生涯裡最動人的一段關係——
甚至超過“造夢之家”。
而當安森閱讀自傳之後再閱讀劇本的時候,似曾相識的感覺一點一點地抓住心臟,緩緩地自由落體。
前世,二十五歲的時候,父親生意爆雷,一夜之間如同海嘯一般將他的人生卷入風暴之中徹底顛覆,他的迷茫他的困惑他的憤怒他的失望他的恐懼,無數錯雜的情感交織碰撞在一起,讓人喘不過氣。
但其實,一切早就已經有了征兆。
一直以來,父親竭儘全力試圖維護在他心裡的完美形象,驕傲、慈祥、偉岸、權威,為他勾勒出成功的藍圖;但長大以後他才知道,完美根本就不存在,越是完美往往也就越是意味著一切都是假象。
早在多年前,父親就已經無法維持這樣的完美,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形象完美的婚姻,於是在他高三那一年,父親和母親離婚了,如同壁虎斷尾一般,遠遠逃離他的生活,留下一個完美的側麵和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