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誌在必得(2 / 2)

“怒海爭鋒”上映之前,二十世紀福克斯內部風聲一片喜色,業內人士已經預見電影可能迎來爆發;但沒有想到,居然如此爆發,絕對堪稱今年頒獎季的頭號種子,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空出世。

“蝴蝶效應”,危矣。

在檔期安排出來之後,業內人士就已經是一片驚呼聲,為“蝴蝶效應”捏一把汗,不敢相信新線影業居然選擇和“怒海爭鋒”正麵對抗,情況不妙。

首映日當天,“蝴蝶效應”好不容易通過安森的奇思妙想扳回一城。

根據不完全統計,當天“怒海爭鋒”采訪環節結束之後,至少有一百名記者離開中國劇院前往威爾榭劇院,甚至二十世紀福克斯也能夠真實感受到記者的流失,以至於首映式結束之後引發諸多討論。

儘管二十世紀福克斯信心滿滿,儘管羅素誌在必得,但依舊沒有人能夠小覷安森的強勢崛起姿態。

然而,這股“熱潮”,僅僅持續了不到十二個小時。

先是各大新聞媒體娛樂版頭條,“怒海爭鋒”強勢洗版,隨後又是“怒海爭鋒”媒體綜評喜訊連連。

羅素-克勞,確實是誌在必得!

那麼,“蝴蝶效應”呢?

甚至媒體記者們都開始擔憂起來,粗粗掃描一番“蝴蝶效應”的媒體綜評——

情況,不妙。

媒體綜評,各大媒體的影評先後順序往往存在差彆。

簡單舉例,“怒海爭鋒”和“蝴蝶效應”首映式同時舉行,羅傑-艾伯特分身乏術,他隻能前往一個首映式,至於另外一部電影就隻能等待電影公映之後再觀看,然後再更新影評了。

當然,“芝加哥太陽報”這樣的媒體不可能隻有一名影評人,他們依舊能夠派遣另外一名影評人出馬,和羅傑兵分兩路,分彆觀看兩部電影的首映,但第一時間更新的媒體綜評就不是羅傑-艾伯特了。

如果羅傑對另外一部電影感興趣,他依舊可以等待電影公映、依舊可以在自己的專業影評網站發布評論,但這些評論都不會影響到媒體綜評了。

此次,情況略顯特彆——

“芝加哥太陽報”並沒有另外派遣影評人前往“蝴蝶效應”首映。

原因非常簡單,羅傑個人對“蝴蝶效應”感興趣,他先觀看“怒海爭鋒”,之後還是會觀看“蝴蝶效應”。

“芝加哥太陽報”就沒有額外派遣影評人前往現場。

如此一來,“蝴蝶效應”第一批媒體綜評公布的時候,就沒有“芝加哥太陽報”,羅傑還是優先選擇了“怒海爭鋒”。

正是因為如此,“蝴蝶效應”的第一批媒體綜評隻有二十三個。

遠遠遜色於“怒海爭鋒”,幾乎相差一半。

這一個小小細節就能夠看出來,兩部電影在媒體之間的熱度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個明顯的差距。

出師不利。

這件事發生在正當紅的安森身上,著實堪稱罕見,隻能說羅素-克勞的聲勢毫不示弱,再加上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果斷出手,最後成功壓製住了安森——

此時,媒體就有話說了:人們一直在討論安森的市場號召力,現在看來,安森還是根基不穩略遜一籌。

同時,二十三個媒體綜評裡,差評就湧現整整十個。

十個!

足足十個,強勢刷屏,觸目驚心!

一片紅色,不妙,不妙,情況真的不妙,哪怕不需要和“怒海爭鋒”比較,如此局麵也令人擔憂。

“華爾街日報”,十分,“一段糟糕透頂的人生,一部糟糕透頂的電影。”

“名利場”,二十分,“這就好像收到一盒驚喜情人節巧克力,居然是草味的。嘔。”

“洛杉磯時報”,二十分,“關於混沌理論不成熟的一次探索,對於每一次劇情轉折的呈現、策劃以及思考都如同中學生一般,青澀稚嫩,理所當然,卻經不起推敲。”

哦,不!

(本章完)

七七家d貓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123dua.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