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論,傑昆-菲尼克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儘全力詮釋約翰尼-卡什這個角色。
然而,前世傑昆版本的“與歌同行”成為經典了嗎?前世傑昆版本的約翰尼-卡什打動觀眾了嗎?
不,並沒有。
原因呢?難道是因為傑昆演技不夠嗎?
不,答案在於音樂。
兩位詹姆斯從構想“與歌同行”這個項目開始,就試圖從音樂進入約翰尼-卡什的世界,然而傑昆最大的短板就在於無法通過音樂觸碰約翰尼-卡什的靈魂、也無法通過音樂和聽眾建立連接。
現在,壓力全部落在安森身上。
經過深思熟慮,也經過親身體驗,在利弊之間權衡輕重,最後安森才做出這樣的選擇,哪怕代價是整個劇組陷入混亂高速運轉。
在安森看來,眼前經曆的麻煩和困難都是值得的。
因為——
萬事開頭難。
一旦打開局麵,他就能夠推開那扇大門,後續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於是,這才有了眼前這一堆混亂。
顯然,安森知道打亂劇組拍攝計劃的後果,但他依舊這樣做了,側麵就能夠看出他對這個角色的重視,同時還有他難以避免的緊張和擔憂。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安森認為自己需要這樣做,然後他就這樣做了,果敢而堅定地。
現在,檢驗時刻就在眼前——
是騾子是馬,必須出來溜達溜達。
從進入錄音室的那一刻起,安森就在有意識地“放縱”,放任緊張的情緒肆意蔓延。
一點點分心,一點點焦慮,緊繃和忐忑之中也沒有忘記小小的幽默感,這些細節全部都是約翰尼-卡什所具備的特質,安森正在入戲,並且試圖把錄音室空間演變為半個世紀前的太陽唱片,讓他們一起重回那個午後,約翰尼-卡什音樂夢想命懸一線的午後。
某種程度上,安森正在允許角色吞噬自己,悄無聲息地打破現實和虛幻的界限,人戲不分。
在音樂之外,安森已經進入表演狀態。
所以,緊張是真的,小心是真的,局促是真的。
同樣,玩笑和打趣也是真的,試圖緩解自己緊張但話語結束之後依舊口乾舌燥的感覺也全部都是真的。
這種感覺,格外微妙。
對安森自己來說也是全新的,有種半夢半醒之感,
然後,安森看向攝像機鏡頭,輕輕點頭,表示自己準備好了。
鏡頭前,安森緊張。
鏡頭後,曼高德也緊張。
這種緊張氣氛在整個劇組蔓延開來,就連亨特他們也不由屏住呼吸,再也沒有嘻嘻哈哈開玩笑的心思。
“開拍!”
現場,傳來場記打板的聲音,攝像機開始運轉。
攝像機鏡頭對準田納西三人組,安森、拉裡、丹-約翰三個人呈現倒三角形站立。
本來,曼高德準備采取橫移全景的鏡頭,拍攝到田納西三人組的背影,而山姆-菲利普斯則是唯一正對鏡頭的。?…。。
但轉念一想,這是“與歌同行”,第一場戲不對準劇組最大牌的演員著實說不過去,於是曼高德改變主意,第一個鏡頭以正對田納西三人組開始。
安森站在最前麵,和鏡頭隻有兩步遠的距離,那挺拔高大的身影具有壓迫性地覆蓋鏡頭,三個人全部身穿黑色襯衫,那嚴肅莊重的表情看起來確確實實如同葬禮一般。
然而,攝像機已經開始運轉,安森卻沒有反應,站在鏡頭前麵,似乎忘記時間,一時之間居然嚇傻了。
亨特一愣,“糟糕,安森嚇壞了。”
科迪無語地回頭看了亨特一眼:你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什麼嗎?誰嚇壞了?安森?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