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首歌而已,三分鐘,但他們三個人卻如同燃燒生命一般,那種燃燒殆儘的暢快和疲倦同時洶湧而來,眼神交錯之間,不由自主地大笑出聲。
然後,曼高德終於回過神來——“卡!”
一聲號令,宛若解除魔法的咒語,靈魂回到身體裡,下意識地拍打雙手,沒有想法沒有感覺就隻是一種本能,這是把靈魂深處能量宣泄出來的唯一辦法,等意識到怎麼回事的時候,雷鳴般的掌聲已經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席卷全場,沒有例外。
掌聲,雷動。
曼高德猛地一下站立起來,正準備開口說兩句,卻轉眼被全場的滾滾聲浪淹沒,他瞠目結舌地轉頭環顧四周,那一張張寫滿喜悅和幸福的笑臉映入眼簾,比任何言語都更加直觀,這讓他也暢快地大笑起來——
滿臉得意。
就在昨晚,曼高德和基徹還在劇組下榻的酒店裡產生爭執。
基徹認為曼高德正在縱容安森,允許安森為所欲為,允許安森淩駕在導演和製片人的權威之上,允許安森以演員的身份乾涉劇組的拍攝,這是災難的開端。
更何況,“他就是一名演員,他懂什麼拍攝計劃。”
這話,曼高德不愛聽,基徹自己也是演員出身,對製片、導演工作一無所知,隻是依仗約翰尼-卡什和瓊-卡特的信賴牢牢把握傳記電影拍攝版權罷了,結果基徹還在這裡越俎代庖地指手畫腳。
說白了,基徹隻是不滿盧卡斯的強勢,截斷基徹的乾涉和騷擾,以絕對強硬的姿態把電影製作方麵的專業發言權交給安森,所以基徹才在那裡唧唧歪歪罷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而現在呢?
眼前這一幕就是最好證明——
一曲“福爾鬆監獄布魯斯”,堪稱完美。
從技術層麵來說,肯定不是,安森的演唱並不完美。
事實上,為了展現約翰尼-卡什的青澀和緊張以及首次公開自己創作的忐忑,安森前半段的清唱略顯乾澀、微微顫抖,節奏的掌控也出現偏差。
這些瑕疵全部客觀存在,伴隨表演的進行才慢慢進入狀態;後來三個人的合奏也因為沒有任何彩排,出現配合方麵的些許失誤,三個人都必須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在磨合之中尋找到正確的音符。
然而,瑕不掩瑜。
事實上,恰恰因為這些瑕疵,反而讓聽眾感受到這一段表演裡的真情實感,以及顯而易見的弧光。
印象深刻。
曼高德不是專業音樂人,他對音樂的理解非常粗淺,安森能夠通過演出讓他這個門外漢感受到表演的層次和弧光,這已經堪稱匪夷所思。
而曼高德作為導演,真正驚訝的卻是安森的表演——
作為演員的表演。
一方麵,眼神和肢體語言展現出來的細節點到為止卻又準確無誤地展現角色狀態。
一方麵,通過音樂表演和演奏帶出角色的心理變化,短短一場戲能夠感受到角色的天賦以及情感轉變。
一切,正如曼高德的構想:
用音樂來展現角色,用演出來呈現情感,真正地把音樂融入角色和故事裡,不是“芝加哥”等等音樂劇那樣,而是展現音樂藝術創作背後的靈感。
如何從生活裡汲取能量、又如何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生活和藝術如何糾纏在一起,藝術如何完成創作。
這,才是曼高德希望展現的。
而第一場戲,安森就做到了。
(本章完)
七七家d貓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123dua.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