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監國有憂,內禪不可(1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463 字 2個月前

先是大家都看望過了皇帝如今的狀況:生機仍在,暈厥不醒。

而後皇帝被轉抬到乾清宮正殿側後方的一處龍榻。

李太後坐在通往正殿的簾子後麵,王皇後緊張地站在一旁。

正殿之中,寶座空蕩蕩。

眾臣麵前,是朱常洛坐在寶座側前方的一個椅子上。

他的這一側,身邊不遠處站著司禮監諸大璫,然後是三位國公。

另一則,趙誌皋趴伏於榻上,而後是沈一貫並九卿。

太醫代表跪在中間,向準太子和一眾公卿細細呈稟。

“……陛下慣喜酒,食多熱,體沉……”

說來說去無非皇帝的飲食習慣本就不利於養生……

眾人關心的不是這些。

“太後娘娘,白日裡臣等聽了諭旨……”

哪怕是沈一貫,在這個時候也要謹慎措辭。

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皇帝的狀況怎麼惡化了?

李太後抬起眼瞼,隔著簾一個個地看了過去。

都不是她熟悉的人了。

近二十年前,能有資格被她看到的人,如今老的老,走的走,死的死。

垂下了眼瞼,她漠然開口:“定了國本,皇貴妃鄭氏不識大體,皇帝不得靜養。本宮到時,已是如此,如今說這些又有何益?倒是你們,這麼多年,你們怎麼輔政的?簡簡單單的事,一直鬨到了今天。”

“……臣等慚愧……”

鄭府被圍,來到這裡的都已知道。

事到如今,李太後不想讓外臣再議論天家醜事。

反正翊坤宮和鄭府已經圍了。

把一切歸咎到定了國本之後的連鎖反應裡,更好。

儘管沈一貫他們背了國本難定的鍋,也無人願提起兩子相爭。

反正國本已定。

朱常洛坐著不說話。

“聖母皇太後,陛下天子之軀,既能逢凶化吉……”沈一貫再次開口。

“都是國之柱石,深夜召你們入宮,不是來聽吉祥話的。”李太後又打斷了他,“風疾何等險惡,太醫已詳細稟明。皇帝二度……暈厥,國事紛繁,需要拿個主意了。”

說到二度暈厥時,她哽咽了一下。

一刻也來不及為病重不醒的皇帝哀痛,立刻湧到眾人麵前的問題是大明怎麼辦。

這才是重要的。

“……趙閣老?”沈一貫側身請他開口。

“嗚嗚嗚……”自那一聲清晰的號哭後,趙誌皋如今就隻剩捂麵哭泣,看上去隨時會咽氣。

竟也沒個人怕他哭暈過去,勸說太後給個恩典賜他回去。

太後和朱常洛也沒有這個意思。

“唉……”沈一貫也不知是為誰而歎氣,“冊立詔旨,內閣已擬就題奏入內……”

田義開了口:“入夜前已遵陛下諭旨,批朱用印,正待明日明發諸衙,詔告天下。”

他強調了入夜前,這件事,印綬監那裡是有記錄的。

沈一貫點了點頭,離座跪拜:“陛下既有明旨冊立皇長子殿下為太子,今聖上忽染重疾,國事則亟待聖裁。當此非常之時,臣以為,聖母皇太後當降下懿旨,明日詔告天下後便允殿下先行監國,恭代陛下視政,諸事意達聖母皇太後,與閣臣及九卿審處國事。”

朱常洛並沒有看他。

李太後也沒有看他:“你們說呢?”

從禮部尚書餘繼登開始,也沒有一個人發言。

趙誌皋繼續嗚咽。

“都不敢說,那本宮就說了。”

李太後的聲音很乾澀。

她先回望了一下側後方,低頭擦了擦眼睛。

“皇兒……隻怕是難了。暈厥了這麼久,縱能醒轉,還不知能不能視政。”

李太後這話說得眾人的心狂跳不已,腦海中飛速地揣測她的意思。

但沒人敢大逆不道地提出什麼越格想法。

萬一皇帝醒了呢?

“臣以為,沈閣老建言甚妥。”蕭大亨也跪了出來,“太子殿下監國,此誠無奈之舉。陛下得天之佑,必定並無大礙。如今除卻太子監國,再無他法。”

不會有人提出來什麼垂簾視政。

有明一代,還從無此例。

英宗的母親拒絕了,李太後當年也沒這麼做。

現在太子監國其實就是唯一方法。

內閣不可能獨斷專行,大明朝堂諸衙其實很穩定,所需要的必要一環僅僅是宮裡的裁斷。

不一定隻能是皇帝的意誌,特殊時期是皇權的意誌就行。

朱常洛坐著仿佛木頭人。

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一個過去毫無存在感、沒接受過多少教育的皇子,是一個已經深居簡出、一心禮佛、不明如今國情的皇太後。

諸事由朱常洛先看,再請示一下皇太後,在海量的奏疏和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公忠體國、一片苦心之下,不知趁機可以做成多少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