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花了整整六十八萬兩,隻接收了一共四百二十七艘在冊遮洋海船和位於直沽的一片駐地,包含了官衙和運軍屋舍、港灣和已經裁撤掉的臨清衛河船廠之下位於天津一帶的三個舊船廠。
此外還得負擔接收如今已屬於遮洋總的運軍官兵,這個按照如今統計出來的實際人數,是一千六百九十三人。若按名冊,則過萬。
那所謂在冊四百二十七艘遮洋海船,真正還存在的,恐怕剛過半數。
給朝廷一次性解決了這麼大的負擔,貢獻了這麼多銀兩,賜個七品官袍過分嗎?
但對王珣來說意義非凡,他正式在朝堂上跪拜謝恩,稱臣。
“自南解運新增金花銀,自通州歲運二十萬石糧去遼東,輸賣朝廷賑濟糧去朝鮮,朕盼著你們把這三件事做好。這些都是一年一結的事,你們自負盈虧,隻要不是頻頻漂沒,總歸是一樁穩賺的買賣。”
朱常洛勉勵著他,又派了另一個駙馬都尉王昺去昌明號任監督,然後王珣就先謝恩退下了。
按舊例,一兩金花銀的解運,耗銀和其他雜費有一錢六分六厘。這個毛利率雖然隻有一成,但以昌明號實力,隻不過周轉平賬罷了。二十萬兩金花銀的毛利就是二萬兩,這些錢顯然是能直接在江南采購其他貨物來販賣的。
而遼東仍然需要送去一些本色糧食,二十萬石歲糧的耗米就有四萬四千石,這四萬四千石耗米則是輸運遼糧的毛利。以遼東糧價,這批糧食價值不菲。
至於本來算作援助朝鮮的賑濟糧,現在新君“小心眼”,通通是賣給朝鮮。
對昌明號來說,無非是拿到糧就按照朝廷已經商定好的“賑濟價”買好,運到朝鮮之後再賣出去。至於去朝鮮那邊賣多少錢,收的是銀兩銅錢還是其他貨物,那朝廷不管。…。。
對朱常洛來說,過去遮洋總因為是官軍編製,又因為河運、海運之爭,漂沒眾多。
是真漂沒還是假漂沒,船行海上,不好監督也不好追查。
而除了運漕糧,其餘時間漕軍也處於休息狀態。
現在這昌明號遮洋海行自負盈虧,漂沒就算是自己的損失了,自然要肉痛;其餘時間提高海船和收編進去的原官兵的效率,這才是值得的。
等王珣離開之後,朱常洛才又命人抬了兩麵屏風出來。
對這種形式,朝參官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江南的問題,卿等都被奏本呈了進來,朕也一一看了。”朱常洛指了指兩麵屏風,“僅述江南賦役,僅述江南吏治,朕命內書房把卿等提議的舉措都理了出來。田義,你先念一念。”
自從皇帝開創了這種“提出議題、密奏獻策”的法子之後,每次被內書房彙總提煉出來之後,朝參官們都有一種十分古怪的感覺。
因為每個人或許隻是從各自立場和考量,避重就輕地說上那麼一二三四條,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對策總是很豐富。
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人提出了那些“狠”招,咱也不敢追問皇帝。
萬一質疑皇帝夾帶私貨,然後那邊真的翻手拿了一道奏本出來呢?
實則也沒必要追問,皇帝用這種方式提出他自己的想法已經足夠委婉了。
田義一條條地念著,朝參官們聽得漸漸心驚。
這次狠招不少啊:包括讓各地巡按在巡視地方時著重監督地方官吏是不是嚴格落實了官紳優免政策,存不存在多免甚至全免?不同府縣的科則是不是要報兩京戶部審定再施行?徭役僉派是按丁數還是按田數,要不要也落實到有優免的官紳人家?
種種跡象都表明,這似乎是要為大規模的新政做準備。
蕭大亨審出來上百家江南“高姓”額外優免偷逃賦役,把負擔轉移到普通百姓頭上。通過地方攤牌和賦稅征收過程中的種種手腳提高了從百姓手中的實征數量,再加上折成金花銀的本色正糧運作、報災形成部分積欠之後,每個地方每年理論上還是都完成了賦稅任務。
但人丁繁衍、精耕細作、開荒辟地、興修水利之後,地方的產出遠遠不是國初時可比。
朝廷是定額征收賦稅,現在兩百餘年的沉澱下來,朝廷為財計艱難而煩惱,江南僅僅查問了三個大員和上百家沒有人正出仕為官的鄉紳之家就平了過去這個階段積欠的賬。
為難至極的開源節流在這個事實麵前顯得像個笑話。
(本章完)
39288100。。
冬三十娘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