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儒術為體,百家為用(1 / 2)

光宗耀明 冬三十娘 4095 字 10天前

第179章?儒術為體,百家為用

京營首官也參會,這場會議自然還有關於京營或者說軍隊的事。

這也是與太學有關的,是朱常洛準備在其中塞進去的第一個私貨。

“兵甲之利,營造之巧,算學、曆法、醫術、農學、水利……”朱常洛看著他們,“曆朝曆代都認為這些是小道。對朝廷而言,還是要許多精於這些學問的人才。過去,有些能臣或因職責、或因喜好,在有些雜學上頗有建樹,就好比潘季馴,好比李時珍。但若是一時急需,又從哪裡迅速選用?”

潘季馴治黃淮,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已由其子獻予朝廷。

朱常洛複著古,也藏著新。

“朕以為,於國有益者,皆應著意培養,量才而用。”他看著眾人,“監生編入太學大、中、小三院之後,國子監卻暫時空了出來。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朕倒覺得,該是儒術為體,百家為用。這國子監,莫若再設個百家苑,擇諸多有心雜學者進學,自成一體,為國育良才……”

有了在紫禁城右手邊的太學,再有個孔廟旁的百家苑。

左為尊,體例上是說得過去的。

但皇帝提出的這個想法還是讓眾人十分意外,擔心風評。

隻有田樂知道這是“百業皆列朝堂”的開始。

“臣以為可!”他開口道,“陛下有聖君胸襟。體用之說既安天下士紳之心,也給了精於雜學之人、士子中另有喜好之人多一條進身之階。儒門要重振士風,多些鞭策也是好的。”

工部尚書也很直接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有利於工部的決定,立刻出言附和。

倒是已經定下來要專管天下文教的太常大學士申時行猶豫地問道:“這百家苑的學生,又如何考選?學成考滿如何選用?也予功名嗎?為官還是為吏?”

“自然是與大學一般,學成考滿即可授官,賜同進士出身。”朱常洛毫不猶豫地給出讓眾人心頭一震的待遇,然後又解釋著,“這算得上另辟蹊徑了,自然更難。其學製不同,考選法子也不同……”

朱常洛能讓他們聽到的,自然都是更新穎的法子。

科舉如今隻考士子對經義的熟悉程度、考較他們對於一些具體事務的理解。這種理解,也一般是站在上位,從戰略和方向的角度進行闡述,具體操作和執行細節上並不做太高要求。

但朱常洛對這百家苑,采取的則是類似“必修”加“選修”的模式。

太學之中的大學苑,參加考選的門檻是已經名列過鄉試正副榜之人;而百家苑,參加考選的門檻則是有生員功名就行,時間也與中學苑的考選錯開。

考選時候,就采取了目前科舉考察內容成績加上雜學成績的綜合選拔方式。

這意味著秀才確實可能因為更加精於雜學而在綜合成績上超過一些舉人。…。。

“進入百家苑後至少要學滿五年,經考較有了舉子學問,再加上另有一門以上雜學可謂專才,故而可賜同進士出身。”朱常洛說道,“仍是儒門子弟,無非另有所長罷了。”

這就是他所說的儒術為體、百家為用。

至少表麵上看,這隻是如今的學子當中分流出一些人罷了,確實是另一條蹊徑。

將來的功名出身是進士當中最低的一檔,也足以打消一些人的顧慮。

隻不過這隻是開始,對朱常洛而言,後麵大有操作方式。

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有人想到一種十分便捷的操作方式了:先以恩蔭進入太學小學苑,學滿之後就有了生員功名,自然可以繼續恩蔭進入百家苑學專長。

太學諸苑如今商議出來的學製都是三年。

從太學裡,隻要能夠順利學成考滿,那便是六年出一個有舉子功名的後人。

中學苑雖然年年從麵向舉國生員們考選,但從太學小學苑之中錄取一半,比例之高豈是地方能比?

雖然入了中學苑不是立刻有舉子功名,但再經三年,不能學成考滿的那就真是不成器了。

而皇帝擁有恩蔭特權,太學之中的恩蔭隻限於入小學,升中學苑還是要考的。但這百家苑明顯隻是“用才”,去學個一技之長,又本來就是恩蔭極多的國子監,很明顯能夠繼續恩蔭。

這意味著小學苑加上百家苑,三年加五年,甚至比太學裡一路考上去還要少一年就能得到同進士出身。

朱常洛肯定了他們的猜測,輕歎道:“朝野都鄙薄雜學,這百家苑要真能為國培育良才,隻怕起步極難。有功之臣都是願為國出力、為朕解憂的,家中有成器子弟,自然仍能走科途博個一甲二甲;若有資質稍差的子弟,朕恩蔭入百家苑學一門專長,將來也是能效力的。”

至此,還有誰會反對設立這個百家苑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安撫天下士紳的好法子:就算將來真的降優免比例了,但每家可能出現的秀才、舉子、進士都預期會增加。此消彼長,等於沒降。

而是不是能夠達到那種等於沒降的效果,就看他們是選擇適應新改變還是仍舊頑固不化了。

這是朱常洛的切香腸戰術,現在他們是萬萬不會去想皇帝最終將要全麵廢除優免的。

廢了之後誰為天子賣命?徭役問題又如何解決?

畢竟即便最苛刻的太祖也會免了在職官員的徭役。

於是又開始討論起百家苑裡設那些學科,朱常洛提出來的那些,確實都與國家實力提高有著直接關係:目前主要是兵器研製,是醫學,是農學,是水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