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萌同時指示縣文旅局和各鄉鎮、村委會,在一些田間地頭,用木材打造一些風車、觀景台、水車一些和油菜花、紫雲英景致相映襯的小景觀,既花不了什麼錢,又可以讓遊客在欣賞油菜花和紫雲英的同時,感受到彆樣的風景。
萬陵縣委縣政府同時還決定,在來年的四月底五月初,舉辦萬陵縣首屆油菜花、紫雲英觀賞藝術節,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利用油菜花,紫雲英觀賞藝術節招商引資才是重點,同時正式向全國的遊客發出邀請:國內最美、最大的油菜花、紫雲英欣賞地,就在萬陵!
萬陵人民歡迎您!
...........
過了冬至,農村裡麵就開始閒下來了,農村裡麵娛樂方式不多,主要是打牌。
這一閒,就蛋疼!
這些年,各地不約而同的興起了“名人熱”,各個地方為了發掘名人到了近乎魔障的地步。
隻要是當地的名人,哪怕是曆史上那些招人唾棄,千夫所指的反麵派,也以恥為榮,奉若神明。
就連《水滸傳》裡的潘金蓮的家鄉有人爭,高俅的家鄉也有人爭..........
找到了所謂的名人的,以修族譜的名義號召全村人捐款,然後在村頭立一個大大的牌樓,雕龍畫鳳,牌樓上鎏金寫著:***的故鄉——**村,好像這麼一乾,這個村子立馬就脫貧致富奔小康了。
農村村與村的攀比心更強。
這村找到一個進士,那村就恨不能找到一個狀元,你找到一個戶部尚書,我就巴不得找出一個丞相。
你家的牌樓修成高10米的,我們村的就要修的比你高1米,非要弄個11米的。
這股風自然也吹到了徐遠舟的老家,新江省的安陵縣禾橋鎮。
本來民風淳樸的小橋村還算淡定,有點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巍然不動的氣勢。
但很快,小橋村的村民們就不淡定。
小橋村的隔壁是沈橋村,全村1000多人基本上以姓沈為主。
沈橋村在禾橋鎮的經濟基本上墊底,現在是誰有錢誰老大,笑貧不笑娼的時代,村子裡不富就沒有底氣,所以沈橋村在禾橋鎮一直就是個小透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次修族譜的時候,有一支沈姓一直查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1000多年前,然後發現這一支沈姓裡有一位姓沈的先人,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
這一下沈橋村的如獲至寶揚眉吐氣了。
要知道兵部尚書在明朝的時候屬於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軍事的最高的行政長官,兵部尚書的級彆可是正二品,比現在的省委書記、省長級彆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