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深化改革減員增效(2 / 2)

古代縣衙的組成人員數量通常在70到80人之間,很少超過100人。?縣衙的人員主要由有品級的官員、小吏和衙役組成?:

縣衙中有品級的官員通常包括七品知縣1名、八品縣丞1名和九品主簿1名,知縣是縣衙的主要負責人,掌握一個縣的絕對權力;縣丞和主簿則負責輔助知縣處理政務?,此外,縣衙中還有一群負責文書工作的小吏,他們負責日常事務的處理?。

除了有品級的官員和小吏,縣衙中還有大量的衙役,負責維持治安和各種雜務。衙役的數量通常在30到60人之間,具體數量根據縣的規模和需求而定?。

衙役包括皂隸、民壯、馬夫、禁卒、庫子、鬥級等各類人員,他們負責緝捕、警衛、看守監獄等工作?。

縣衙的組織結構很簡單,設有六房,分彆負責不同的政務,如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和工房。這些部門分工明確,共同維持縣衙的運作?。

而現在的縣一級政府,正處級乾部的數量通常就有3~4名。?

正處級乾部包括縣委書記、縣長、縣人d主任和縣政協一把手。

正處級乾部多,副處級乾部更多!

?一個縣副處級乾部的數量一般在40~60人左右。?這個數字包括實職乾部和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的非領導職務乾部。具體來說,四大班子的副職和法院、檢察院的領導約有40人,再加上開發區負責人、醫院、國企等單位的高配副處級領導,以及一些“準副處”,這個數字可以增加到60人左右?12。

不同縣的副處級乾部數量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經濟發達的縣由於機構設置更為複雜,副處級乾部數量可能會更多;而在一些較小的縣,副處級乾部的數量則會相對少一些?,此外,一些資深的正科級乾部也可能通過職級晉升成為副處級調研員,進一步增加副處級乾部的數量?。

除了實職乾部外,還有一些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的非領導職務乾部,他們在縣級乾部隊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綜合來看,一個縣的副處級實職乾部大約有40人,如果算上三、四級調研員,大致有60個左右的副處級乾部?,這些人如果放在古代的話,相當於八品官員。

也就是說,七品和八品官員的數量加起來,就已經幾乎抵得上以前古代所有的縣衙的人了。

當然了,以前古代一個縣的人口確實沒有現在那麼多,但以前的交通不發達呀,上傳下達原來完全要靠人力和馬匹,而現在有汽車,有無線電,有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辦以前很多根本想辦都辦不到的事,現在有一個怪象,科技的發展使得工廠的工人用工量越來越少,但政府部門的人卻越來越多。辦事效率反倒越來越低下了,這也確實是一件咄咄怪事!

當然,最恐怖的還不是這些正處和副處級乾部數量。

正處到副處之間,乾部的數量已經是幾何式增加,那正科級乾部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