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軍走南崤道呢?我們的計劃豈不全盤落空!”司馬昭提出自己的擔憂。
眾將紛紛轉頭望向司馬懿。
司馬懿笑了笑道:“沒錯,是有這種可能,我們可以雙管齊下,兵分兩路,燕王和我分彆帶領一路人馬分彆在南崤道和北崤道選擇最適合伏擊的地段提前埋伏好,修築工事,以重創蜀軍!”
“好!既然決定在南崤道和北崤道設伏,我宣布!”隨著曹宇站起身,眾將紛紛起立,神情嚴肅。
“大都督帶領司馬昭、文健、樂綝、徐蓋和郝凱五將,率領六萬兵馬,在北崤道選擇合適的地點設伏!提前修築工事,務必重創蜀軍!”
“得令!”司馬懿和其餘五將抱拳應諾。
“本王帶領大將軍曹爽、夏侯玄、夏侯衡、曹震和曹楷五將,率領六萬兵馬,在南崤道選擇合適的地方設伏!也要提前修築工事,務必重創蜀軍!”
“得令!”曹爽等五將抱拳應諾。
曹宇又轉頭望向郝凱道:“郝將軍,你父親郝昭將軍,在七年前堅守陳倉城,以千餘士卒駐守陳倉城,居然成功抵擋了蜀軍數萬將士的輪番進攻。”
“二十多天後,曹爽將軍的父親曹真大將軍派費曜將軍率領援軍趕到陳倉城,諸葛亮才不得已撤軍退回漢中,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我現在給你一萬兵馬,負責堅守潼關,如果實在守不住了,你可以撤軍與大都督會合,你要充分利用城內的百姓幫助你守城啊!”
“得令!”郝凱抱拳應諾。
然後眾將聚在一起商議在南崤道和北崤道設伏和修築工事的具體細節。
······
魏國朝堂。
長安城被攻陷,司馬懿大軍逃至潼關,接著潼關的曹爽大軍中計,死傷過半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地傳到魏國朝堂。
魏國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滴下水來。長安城失守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震得每位大臣心頭一顫,而緊接著潼關之戰的慘敗,更是讓這份沉重添上了幾分絕望。
曹睿端坐於龍椅之上,麵色鐵青,雙眸中燃燒著憤怒與不甘,嘴唇因極力控製情緒而不自覺地抽搐著,仿佛連語言都成了奢侈。
尚書令陳群,這位老臣麵容嚴峻,他緩緩走出列班,躬身行禮後,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陛下,國難當前,非責難之時。大都督司馬懿雖一時失利,但其忠誠與能力素來為朝野上下所公認。此時應速速調兵遣將,共克時艱,而非沉溺於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文武百官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東中郎將蔣濟緊隨其後,他的語氣中既有責備也有期許:“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曹爽將軍忠誠可靠,此次中計,亦屬不幸。臣請陛下念及往日其父曹真大將軍之戰功,給予其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下令燕王曹宇和司馬懿加強潼關的守衛,以防蜀軍乘勝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