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找王耀,先要認識王雄。
班級裡的王梟好像是他們一個村的。
在後世的同學聚會裡,李均曾聽到過王梟吹牛拉過身價過。
王梟,在班級裡不是一個好學生,成績很爛,他是家裡花錢買的名額讀的這個學校這個班級,現在的他也不是太想念書,一直想著出去闖蕩,他覺得自己再怎麼用功都不行,他感覺他丫的就不是讀書的材料。
所以王梟基本在班級是一個混世魔王,不學好的代名詞。
那抽煙,打架,喝酒樣樣在行,不在話下。
李均記得當年的王梟是被學校開除的,當時他在課堂上做不出數學題,數學老師非要他做出來,早就準備大鬨一場的他把放在書包裡的爆竹引燃,然後……他就被學校勒令開除,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踏進學校的大門,學曆那一欄從此停留在高一那一欄。
他這家夥就整個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而李均就完全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不過,最後的結局是王梟混出了一個不差錢的老板,李均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兒子生病,李均就想找他借錢……
現在想來李均都覺得是無限唏噓。
正如後世一個研究,說不聽話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就。
華夏式的聽話教育曆史相當悠久,很多父母自詡比孩子多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於是執著於規劃出一條成功的路線,隻希望讓孩子早些走上正軌,其用心之良苦
,可歌可泣。
一群心理學研究人員對七百個五年級的孩子進行追蹤研究,他們把這些平均年齡在12左右的孩子們的智商,性格,日常行為以及家庭經濟進行統計和彙總,作為數據保留了下來。
40年後,這個研究團段找到之前那些孩子,對他們的現狀做了一個基本的訪問和調查,最終得出結論,那些最不聽話,最叛逆的孩子,最後可能比其他同齡人更富有。
因為這些孩子有著超強的意誌力,那些孩子他們不會乖乖聽彆人的安排去做某件事,而是要自己去理解這件事是否正確,是否值得去做。
“穿這件外套吧,今天有點冷。”
“不,我要穿我喜歡的那件衣服。”
“青菜對身體好,要多吃青菜。”
“我不吃,我不喜歡吃青菜,我就要吃肉。“
“我是為你好,你怎麼就這麼不聽我的話呢!”
每每出現這樣的對話,父母都頭疼,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
這類孩子不想受到彆人的影響,他們爭取自己想要的。
聽話的孩子會習慣於服從他人的安排,服從權威,他們往往位於金字塔的中下層。
熊孩子們往往他們就會勇於挑戰權威,他就是要做老板,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屈服人之下。
因為在大多數人幼年時期,父母和老師就是我們眼中的權威,進入社會之後,更是有許多無形的權威在約束著我們,聽話的人選擇體麵而平庸地活著,不聽話的人則是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魄力,敢於說“不”,敢於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挑戰一把,自己未必會贏,但不挑戰的人,一定會輸。
所以研究報告說不聽話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頭狼”。
報告肯定是帶著一些片麵的觀點。
但是李均覺得那個報告映襯在他和王梟的身上,是那麼的應景。
王梟成為了頭狼,而他是選擇體麵的老師職業平庸地活著。
這個時代,好學生是不屑於和差學生玩在一起的。
當李均在下課時間找王梟的時候。
很多人很詫異……因為這兩人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那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