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作他自己,他絕對沒有這個肚量去做這樣的事情。
呂布打開了董仲穎的信,這封信名義上是董仲穎寫的,但是裡麵的內容卻是賈詡代筆的。
信的開頭隻寫了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告訴呂布他從李傕那裡聽說,有一個地方名字叫做邪馬台,然後邪馬台地方的統治者是一個女的,那邊有很多的巫女,都能歌善舞。
第二件事情是秦王對於這些巫女非常的感興趣。
前麵看上去是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後麵的幾件事情才是重要的大事情。
一個是告訴呂布,他已經不容於中原大地了,即使肚量如同董仲穎的人,也完全容不下他。
但是董仲穎對於呂布還是非常寬容的,畢竟過去有父子之情,他願意照顧呂布的部眾,隻要他的那些部眾願意為董仲穎效力,那之前的一切可以一筆勾銷,如果不願意,那些人可以繼續跟隨著呂布。
在信的末尾,賈詡又提上了一句,聽聞袁術正在打造了好幾艘新的海船,不知道呂布對於這些海船是否有興趣。
信的最後董仲穎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簽,隻蓋上了自己的私章表示對於這封信的認同。
邪馬台國嗎?
呂布並不知道邪馬台國在哪裡,但是他知道一點,那就是這個國家非常的遠,而且可能這輩子他也沒有可能再一次踏上中原的大地上。
看完了董仲穎的信件,他對手下人鄭重其事的行了禮說道:“你們已經為了我呂奉先奮戰過了,接下來何去何從看的就是你們自己的選擇了。秦王有非常大的容人之量,他必然不會因為你們是我的屬下而猜忌你們,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們為秦王而戰。”
“此去邪馬台國,路途非常的危險,再也沒有回來的可能,跟隨我走的人和死了沒有什麼差彆,所以請你們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選擇。”
人總是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大部分人選擇了跟隨宋憲等人前往洛陽,隻有少數的人選擇了跟隨呂布。
高順和曹性等人選擇了跟隨宋憲前往洛陽,根據高順的說法,這一次是並州人欠董仲穎的,他去洛陽是為了還債,還並州人的人情債。
而陳宮和剩下的幾個將領則選擇了跟隨呂布。
這讓呂布很是意外,他以為陳宮肯定會去洛陽。
但是陳宮是這樣說的:“我跟隨將軍的時間不僅短,而且也沒有出什麼計策來幫助將軍扭轉戰局,但是將軍對我依然很好,甚至這一次讓我先行撤退。我自認為是一個智謀之士,而將軍此去邪馬台需要一個智謀之士,所以就讓我跟隨在將軍的身邊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吧。”
在臨行前的最後,呂布想起來最後一件事情。
“算了,呂布這個名字也不要了,呂布已經‘死’了。過去我經常仰慕西楚霸王,我就以楚為姓吧。”呂布說道。
他看著跟隨他剩下的百餘名騎兵說:“我是並州人,即使隻剩下幾百人也能夠在邪馬台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闖出一份事業。”
“做人要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