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千人的人的心中有著一千個哈姆雷特,董仲穎究竟強在哪裡,這樣的事情也眾說紛紜。
有的人覺得董仲穎用兵天馬行空,有些無用的動作最後會變成妙手,看著董仲穎的用兵如同一個庸才,但最後倒黴的永遠是自己。
有的人覺得董仲穎非常的勇敢,狄道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呂布攻於麵前,而絲毫不懼。
有的人覺得董仲穎用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每一個手下都能夠發揮出最大的用處,而且對他忠心耿耿,手下之間雖然有時候對於利益有所衝突,但是卻從來不會因為這些利益衝突而坑害董仲穎的利益。
有的人覺得董仲穎非常的有肚量,從黃巾到並州人,他總是能夠讓那些難以處理的人歸心。
但是真正“了解”董仲穎的人卻知道,董仲穎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對於大勢的把握,即使再大的利益也不會蒙蔽董仲穎的理智,他總是能夠克服住自己的欲望,選擇一個最為有利的策略,獲取最大的利益。
董仲穎第一次進京的,並且擊敗諸侯聯軍的時候,那時候的董仲穎無敵於天下,如果他選擇專權,恐怕很少有人能夠阻止他。但是董仲穎卻選擇了退讓,當時有很多人,甚至董仲穎的手下都覺得董仲穎有些保守了。
但是之後的事情,證明的董仲穎的眼光真的無與倫比,如果董仲穎那個時候沒有退出洛陽,關東諸侯真的會和董仲穎死磕到底,再加上朝中的那些大臣和一些世家大族,誰勝誰負真的不好說。
董仲穎第一次拿到玉璽的時候,他竟然能夠抵受住玉璽的誘惑,將玉璽都讓給了袁術,現在看來這是一個神來之筆。
作為第一個拿到玉璽的人,袁術頂住了很多的壓力,才保留住了玉璽,最後還導致了眾人的討伐,而就是借助著討伐的時機,董仲穎將玉璽弄回到了自己的手上,而且這時候阻力就小了很多。
而現在,李儒的那句“天子失德”說完,如果董仲穎什麼都不做,那麼他的手下完全就可以完成一次站隊,將推著董仲穎向前走去。
但是董仲穎卻打斷了這樣的進程,他的手下也沒有絲毫的反感,一方麵他們出於對於董仲穎的信任,他們的秦王必然有著自己的打算,另外一方麵,秦王可是明確表示“水到渠成”了,現在水還沒有到,不是一個好時機。
劉協並不是單單用了一個蠢貨去給董仲穎“製造”小麻煩的,他的計劃之中,那個蠢貨隻是想要弄亂董仲穎的後宮,讓他的注意力放到繼承人的安危這件事情上。
他另外的準備是袁紹,一旦袁術能夠拖住董仲穎,那麼袁紹就會出兵,巴蜀的劉焉、荊州的劉表和周瑜都會響應他的號召,天下將再一次討伐董卓。
隻不過袁術這個廢物太快妥協了,導致了袁紹沒有機會發動他的進攻,他的先鋒顏良這時候已經離白馬二十裡地了。
袁紹退縮了,自然其他人也退縮了,沒有袁紹的存在,那些人就算真的聯合在一起也不一定是董仲穎的對手。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董仲穎一樣能夠抵受住誘惑的,比如說劉焉,不知道他天生遲緩獲得消息比較慢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他並沒有退軍,反而和駐守漢中的閻圃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