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有座下又有謀士審配獻策說道:“現在我們可以讓十萬士兵於就董仲穎寨前築起土山,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箭如雨下,董卓士兵必然退避,這就是我們拿下官渡的大好時機。”
袁紹回答說:“此計大妙,可惜我知道這條計策的時候太晚了。”
審配回答說:“這並非我不願意獻策,在董仲穎寨牆壘起小山,其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少,時間也長,往往害怕空廢軍力。現在明公無計可施,不如使用我的笨辦法。”
袁紹回答:“計策並沒有好壞之分,而隻有適宜宜否,我在河北得世家大族所幫助,所獲得的人力物力並不遜於董仲穎,此計可成。”
於是袁紹於各寨內選精壯軍人,用鐵鍬土擔,一齊來董仲穎寨邊,開始了壘土成山。
袁紹的行為落在了董軍眾將的眼中,張白騎對董仲穎說道:“過去我聽聞朱儁對付我父親的時候用過這樣的策略,一旦袁紹的土山壘成,那麼袁紹的弓箭手就可以居高臨下的襲擊我們,到時候情況就不妙了。”
“現在最好的做法是秦王您親自出陣,用騎兵襲擊壘山的士卒,這樣袁紹的土山就沒有辦法壘成,之後的事情自然就不可能發生。”張白騎建議說,“袁紹對於突襲一定有所防備,這樣的任務非您不可。”
聽聞張白騎的話語董仲穎更不想出去了,於是他對張白騎說道:“袁紹此舉就是讓我們出營和他作戰,我們為什麼要順從他的意思呢?”
於是董軍並沒有理睬袁紹的做法。
幾日之後,袁紹的土山壘成了,袁紹的士卒在土山上射箭,雖然土山離開董仲穎的營地有些距離,那些箭矢多半射不到營地之中,就算勉強射到,準頭也不怎麼樣。但是董仲穎的士兵依然有些恐懼,都拿著盾牌防禦箭支。
董仲穎有些後悔,早知道如此,當時不如冒險不讓袁紹建成土山。
他記得在曆史上曹操可是建造了投石車來對付袁紹這一招,可惜的是,董仲穎不會,而他的麾下,也沒有劉曄這樣的人物。
看到士氣有些低落,董仲穎暗暗下定了一個決心,他讓自己的親衛拋開盾牌,隻帶著張遼,親自巡營,這時候恰逢袁紹的士兵往董仲穎的營地之中射箭,一時之間,箭都往董仲穎射來。
董仲穎依然不動,看著箭矢向他射來,張遼站在董仲穎的麵前,替他撥開箭矢。
袁紹的箭射了一會兒就停了,但是董仲穎卻一步也沒有走動,甚至他還讓舞女穿著袁紹送給他的女裝帶著他離開。
於是,董仲穎的軍隊士氣平穩了,甚至有勇士用弓箭回擊土山上的袁軍士卒來展現自己的箭法。
史書記載:“先主與袁紹爭,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而行,士卒皆恐懼,望退。先主乃堅壁持之,親自巡營,時矢下如雨,遼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文遠避箭’。遼雲:‘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善!我亦不懼”。先主一步不動,無一箭矢中先主,箭停,先主與舞女皆走。於是眾將皆服曰‘董公神人也。’士氣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