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這樣才散開,該乾嘛乾嘛,他們相信齊東家多過唐縣令。
唐言書不解地說:“難道以前崔大人搶過你們的新糧種?”
村長:“那沒有,我們從來都沒有種出過新糧種,這是第一次,崔縣令那邊應該還不知道我們村有新糧種的事。”
齊星雲:可不是還不知道嗎?要是知道有高產的新糧種,他可能會放棄這次的升官等待後麵升更大的官。
可惜,他想與不想就要看齊星雲給不給。
也不是齊星雲不想給他,隻是他連一個小小的鄉紳都壓不住,哪來的能力壓權貴世家。
既然誤會解除,唐言書就正式進入工作新動態,讓村長帶著他到地裡看快要收成的高產糧種。
為了這糧種,他可是隻帶了換洗衣服就千裡迢迢地趕來了,怎麼樣也要看他放棄翰林院清貴職位換來的外放是否值得。
一眾人轉場一起往地裡走去。
這次全村人都有種紅薯,唐言書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紅薯的藤蔓,鄭華明還跟他說紅薯的藤蔓可以摘些嫩的炒著來吃,味道不錯。
兩天後,全村人的工作都暫停,全力開挖紅薯,縣衙派人在現場監督。至於其他村有人種了的,也可以拿到青山村來賣給縣衙或是直接送到縣衙去。
這次每家可以留夠自家或是給親戚朋友的,除此外全部都要賣給縣衙,明年的事明年再說。
開挖那天,唐言書帶了縣衙負責農農事及其他沒任務的一眾人員過來學習,學著怎麼挖紅薯、撿紅薯,還要幫忙裝筐之類的,反正每個步驟都確保有人跟著。
這次開挖是自己負責自己家,每家都隻種了兩畝左右,收起來也很快,種得最多的是楊大山家,有七八畝。
在開挖前一天,大毛幾個讀書的放假回來了,把全村各家各戶要留多少紅薯做種的都計算好了,也預留了一些自家吃的。這個當然要留,東西種出來了,沒道理自己不吃,以前水稻和小麥產量低就沒辦法,現在好不容易種出一個產量高的,怎麼樣自家都要試試。
留的這裡麵也包括自家和親朋好友的。害怕大家到時記不住或是太興奮了把數字搞錯,大毛和楊柏林他們給每家都寫了一個條子,注明自家留種多少,給誰家有多少都寫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紅薯挖出來一過稱,得到驚人的數字,最低的畝有3200斤,最高的畝產有4500斤,這一串數字出來,驚呆了所有人。
挖出來的時候隻知道很多,但不知道多少,現在實際數字出來了,村民都高興得哭起來了,從來沒種過這麼高產量的糧食,雖然不是水稻、小麥,但也能飽腹不是嗎?
村民就把提前寫好的條子遞給縣衙的人看,縣衙的人還愣了一下,青山村居然準備得這麼充分。
唐言書看到了,讓負責記錄的人學著他們一樣,把條子抄下來,下次再收成的時候就可以追查到記錄了。
在青山村忙了兩天才忙完,接下來就到齊星雲莊子開挖了。
他們種得更多,但是齊星雲說他們人手夠用,但是經驗不足,又請了狗蛋爺和鐵頭爺去做指導,當然,狗蛋和鐵頭也跟著去幫他們爺爺跑腿。
糧豐滿倉,是老百姓的願望,自己一年到頭在地裡忙活,到頭來自己還吃不飽,多可悲。
也正是這樣,小草兒才拿出高產的紅薯和玉米,希望儘自己的能力讓家裡、村民的人不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