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最後一組鏡頭(1 / 2)

比如前段時間有場戲,內容是拍庫克飾演的角色,在打鬥中被人朝頭頂上方扔過來一把斧子。

按照好萊塢的拍攝流程,這一類的畫麵是要用到綠幕的,也就是把扔斧子的動作跟庫克的躲避分開來拍攝。

而且庫克的躲避畫麵裡是沒有斧子的,會通過後期的特技手段把斧子的鏡頭剪切進去。

這樣一來,原本隻需要一組鏡頭的拍攝時間,可能連幾秒鐘也花不上,但這樣一操作,不僅令程序變得繁瑣,還大大增加了後期製作人員的工作量。

結果一樣是旁觀的方源看不下去了,直接讓導演喊停,走過去把斧子的頭部拽下來,隻一個木柄丟向目標人物。

而後,再補拍一個斧子鑲在木板上的鏡頭就是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到小孩子都能想出來的改動,拍出來的效果卻一點也沒有區彆。

這不是說好萊塢的工作人員有多傻多憨,而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拍攝方式,分鏡頭和綠幕的結合使用早已形成了拍攝慣例。

隻能說,他們腦子裡一成不變的慣有思維在作祟,不是想不出來這麼更簡單的方式,而是根本就沒有動腦去考慮這個問題。

今天也是這樣,一群好萊塢傻大個忙活了幾個小時,還還在搭台子沒開始拍攝,氣得方源直拍額頭也就不奇怪了。

他根本沒搭理高洛斯的詢問,而是直接提著攝像機,帶著四個動作小組成員來到樓頂。

隨後,把繩子圍在腰上,讓四個武行在後麵拉著,他扛著攝像機,探出樓頂,身體幾乎與樓牆垂直。

一邊拍,一邊通過對講機與導演溝通,就這麼簡單的把素材拍攝完成。

整個劇組歡呼聲一片。

除了搭台子的那幫人,愣了好久,高洛斯才訕訕冒出來一句:“台子沒用了,拆掉吧!”

同樣的道理,好萊塢這邊對於拍攝過程中的任何有風險的工作,都有嚴格的規定限製,甚至細化到類似作業需要至少保證幾個人,威亞的鋼絲強度係數,以及如何善後的保險金額等等。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傻到想不出來這麼簡單的操作方式,而是仍舊被慣有思維束縛住了大腦的想象力。

其實他們也沒有做錯,大家都是這麼乾的,也是做委托的拍攝方式,乾嘛要去改變它。

但方源是從港島和內地學到的實際工作經驗,明明幾分鐘就解決的事,為什麼要花上幾個小時做各種的準備措施。

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的投資總是居高不下的原因,就這麼簡單的兩個小例子,足夠說明西方人習慣性思維的可怕甚至是愚昧。

這可絕不誇張,類似的事例勝不枚舉,零零散散的加起來,他們的劇組一部影片多出來多少繁瑣和事件就可以想象到了。

即便是有了經驗了,他們以後會不會改變這種情形?

那也未必,因為不會有人像方源這樣敢於站出來承擔責任或者以身作則的,那種程序上的刻板思維已經滲入了西方人的骨頭裡。

他們甚至還在事後對方源的行為嗤之以鼻的,什麼沒有安全意識,不懂得人身權利,不理解法律的嚴謹等等大帽子,隻會說得理直氣壯,吐沫橫飛。

方源當然也不會在意他們會有什麼樣的評價,在他眼裡,隻是為了更快更短時間把工作做好。

至於除了這個劇組,這些人是不是仍舊按部就班,就不關他事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拍攝的過程緊張而有序,可能是由於太多港島人的參與拍攝,連帶著這一部的典型好萊塢電影的拍攝進度加快了很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