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曼沒有接受任何的采訪,而是在聽到有人認出了方源後,不斷地豎起大指朝向他。
一行人幾乎一步未停,在安保的保護下迅速來到了機場外街道,各自坐上了接機的車輛。
劇組的車直接把方源送去了拍攝場地,這是方源自己要求的,省去了倒時差的時間提前進組,主要是因為一通電話。
打去電話的人是導演霍夫曼,原因是華納大老板之一的勞倫斯看過了前麵素材後,連夜召集了總裁漢特以及一眾高管召開緊急會議。
會議決定,加大李警官角色的動作戲,並且把動作設計全部放權給方源。
理由自然是方源在前麵部分展現出了超然的功夫實力,讓勞倫斯看到了未來票房大賣的前景。
這部影片的劇本雖然是把陳龍設定為主角的,包括劇情在內的很多因素裡都有不少的陳氏喜劇功夫電影的影子。
但目前一致的觀點認為,不僅那種特有的喜劇風格被保留了下來,難度很高的動作場麵也一點不比陳龍的作品差。
關鍵是方源的個人形象還要符合西方人對英雄人物的審美觀點,身材更高大,功夫動作更瀟灑淩厲,難度也更高,甚至英文台詞功底有母語般的流暢。
與增加打鬥戲份相對應的是,在劇組承諾的提升方源酬金的同時,也給主要由港島武行為班底的動作團隊提高了待遇。
要知道中途加薪的事情,在東方社會或許很常見,但在號稱法治更健全的西方國家來說,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也是相當罕見。
當然了,前提是影片總投資的提高,肯發費大力氣把早已簽好的合同推倒重來,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確實拍出了遠高於預期的水平質量。
事實上,唯一的外來主創方源,倒是很理解會有這樣的投資變動。
因為該片的類似原版片,拍成成品後的確很符合西方影迷的口味,不僅體現出了由好萊塢班底打造的電影品質和特色,故事劇情也貼合全球大部分影迷對功夫電影的期待值。
僅從一點就可以說明這些符合條件,那就是原版電影直接導致爛番茄網站的誕生,而這家評分網站因為該片從此鼎鼎大名,甚至成為了好萊塢乃至整個歐美電影市場的權威評分網站。
由此可見,這一部跟原版有九成類似、甚至連角色名字都沒有太多出入的功夫喜劇片,實際上在劇本打造出來之後,就已經具備了大獲成功的先天優勢。
儘管日後的吐槽也同樣凶猛,比如商業氣息太濃,爆米花電影的好看沒營養,看完就忘沒什麼回味之類的點評。
但不光電影資本不會在意這些抨擊影響,連方源自己都覺得合情合理,理所應當。
因為他現在還處於打開名氣的市場行情,即使想拍些藝術性、思想性的作品也得有人投資有人看呀。
因而,比所有人都深知這個項目的市場價值的他來說,對於爆米花電影的相關評論不僅不在乎,反而樂在其中。
最直接的體現當然是他的名氣跟身價的飆升,先保住了飯碗才能考慮要不要吃肉吃海鮮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來到劇組,連行李也沒來得及梳理,方源就去了動作設計小組的所在位置。
由於前麵一個月的合作很愉快,目前的他在組裡的兩隊人馬裡都取得了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