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在接到增加戲份的電話後,他申請通過後,馬上致電給梁萬雄,把他臨時拉進了劇組。
這位曾在《弑殺江湖》合作過的港島著名動作指導,可以幫到他很多地方,畢竟人家從事這一行幾十年了,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來到時,梁萬雄正跟一眾武行在院子裡比比劃劃,其實動作電影裡的很多打鬥場麵,都是這種手腳並用的切磋方式臨時製定出來的。
以往那種見招拆招的傳統功夫片的拍攝方式早就被市場淘汰了,武術套路在逐漸被更具實戰效果的拳拳到肉所取代。
但正是這種即興發揮式的動作設計手段,由於集思廣益的緣故,大大避免了套路式的重複。
尤其是陳龍式電影,已經成為了現如今動作電影的標杆和範本。
因為他善用現場的環境與道具,變換各種形式的招式,並通過剪輯和聲效,進一步強化每個動作的速度、力度、動感和美感。
此類電影中沒有淩空飛天的畫麵而隻有上下翻騰的動作,他也基本不依靠電腦加藍幕的合成技術。
而是以自己的身體為“武器”,展示個人體能,力圖縮短電影與現實的距離,令觀眾相信他無論戲內戲外都是超乎常人。
方源就很好的學到了這種拍攝手法裡的精髓,不僅很多動作場麵都是根據現場環境即興編排,難度很高的動作也是集各家之所長,拍出來的東西當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拍攝這部影片,他得到的動力高過壓力,基本上沒什麼心理負擔。
適合的故事劇情框架有了,整體的電影風格有了,演對手戲的演員也極度契合原版劇的條件,他隻要專心在動作的設計多花費些心神就是了。
因為他的腦子裡有很清晰的畫麵感,有先知先覺的優缺點導向,他本人又有遠高於陳龍的功夫實力,拍出來的作品再不如原版乾脆以後彆乾這一行了。
因而,他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動作設計得更能體現的更有無限想象力,喜劇與動作的結合,親身演繹高難動作的細節精工細作就是了。
製片方和導演在動作方麵的直接放權,讓方源在這個團隊裡的話語權飆升,甚至連好萊塢的團隊都對他的提議或者設計有著沒看是盲目的信任感。
今天也是這樣,他來到現場後,並沒有急著加入動作設計,而是先圍著拍攝場地查看了一圈。
而此時攝製組在拍其他的素材內容,結果他剛來到就在搖著頭直歎氣。
因為現場在拍一個鏡頭,是反派從樓頂向下看。
攝像機先要在樓下拍攝反派向下看的鏡頭,之後,還要到樓頂,用攝像機代替角色的眼睛,交代他看到了什麼。
以高洛斯為首的整個好萊塢的幕後工作者齊心協力,正一層層將搖臂底座墊起,好將攝像頭吊到樓頂拍攝。
看到方源的苦笑搖頭,站在高處的高洛斯喊了他一聲,問他有什麼更好的建議。
此人如今已一改之前的傲慢與偏見,對方源的意見越來越重視。
原因麼很簡單,方源很多奇思妙想般的拍攝手法,跟循規蹈矩的好萊塢傳統拍攝方式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