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挖春筍(1 / 2)

三四月份正是春筍瘋長的季節,還沒走進竹林,就能看到邊上,有筍尖冒出土麵。

宋芫挑了看上去最嫩的一棵筍,拿著鋤頭,小心翼翼地把筍尖周圍的土,一點點刨開。

直到整棵筍露出“廬山真麵目”,他再用鋤頭使勁往下一刨,筍就挖出來了。

撿起筍掂量了下,莫約四五斤重。

宋芫將筍扔進背簍裡,剩下的筍都有些老了,他就往竹林裡麵走。

牛嬸不愧是挖筍的好手,他隻剛挖了一棵筍,牛嬸背簍裡已經有三四顆筍了。

“春筍一定要嫩的,那些老的就不要挖了。”牛嬸還教起了他,怎麼看筍嫩不嫩。

比如先看筍殼,挖筍時,一定要首選嫩黃色外殼的筍,這種筍是深埋在土裡,剛挖出來的,很新鮮。

再者看筍節,筍是節狀生長的,如果節與節之間的距離,越近越緊密,說明筍肉就越細膩。

最後看筍形、筍體。

上部大而底部較小的筍,筍殼少而筍肉多。

宋芫認真聽著,邊點頭。

等牛嬸說完,他笑嘻嘻:“還是嬸子你懂的多,牛叔能娶到您,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牛嬸羞紅了老臉:“就你嘴貧,快挖你的筍去。”

宋芫之前陪同身為美食博主的朋友,去鄉下挖過筍,當時還有個老鄉教他們怎麼挖筍。

和牛嬸說的大致相差無幾。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地麵坑坑窪窪的,是被其他人挖過,留下來的筍坑。

宋芫轉了個身,腳下碰到一棵筍,他彎腰看了看,眼睛頓時一亮。

隨即把筍挖了出來。

這顆筍從整體來看,上下粗細都差不多,味道也會更鮮嫩。

老鄉教他辨認筍的時候,也說過,那種上細下粗的筍,上麵的比較嫩,而

這種筍的上麵部分可以炒著吃,

宋芫專挑著嫩的筍挖,雖然挖的很慢,但竹林裡的春筍太多了,不過半個時辰的功夫,背簍裡就已經裝不下了。

他背著沉甸甸的竹簍往回走,邊看見牛嬸坐在地上,剝竹筍。

牛嬸手握著柴刀,用刀口往筍根插進去後,由下往上輕輕一推,刀口一轉,就剝出來一顆白白嫩嫩的筍。

動作極為熟練,可見以前沒少乾這活。

宋芫也乾脆坐下來,跟著一起剝筍。

不過他沒學過怎麼剝筍,動作有些笨拙,半天才隻剝了一顆。

那邊已經剝完筍的牛嬸看不過眼,過去chuachuachua幾下,把他剩下的幾顆筍都全剝了。

“還是嬸子對我好。”宋芫感動說。

牛嬸白他一眼:“你就少貧幾句吧,回去了。”

宋芫背起背簍,跟在她後麵下山。

路上,他問牛嬸:“嬸子,這筍你們怎麼做來吃。”

牛嬸耐心跟他說:“你回去後,把筍焯一下水,得要半刻鐘吧,這樣竹筍就不會又苦又澀了。”

“哦哦。”宋芫應道。

作為美食博主,他當然知道要怎麼吃筍,但好像沒怎麼看過這裡的人吃煙筍,醃筍也很少見。

他又問:“能醃來吃嗎?”

牛嬸訝異:“為啥要醃來吃,老費鹽了。”

宋芫恍然,不是不吃,而是覺得費鹽。

既然如此,那煙筍也是因為太耗炭火,所以沒人做來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