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剩緊緊跟隨著車後,直到村口,似乎還想繼續跟下去,最後被宋芫攆了回去。
驢車漸行漸遠,狗剩的“嗷嗚”聲還在空中回蕩,聲音裡還帶著一絲幽怨。
宋芫聽到,不禁笑出了聲,無奈又好笑地搖了搖頭:“這狗剩。”
大柱叔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你家的狗子黏人,這是好事,說明它忠心。”
接下來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才到鎮上,宋芫便開始和大柱叔閒聊起來。
“大柱叔,您這頭毛驢可真壯實,上哪裡買的?我也要想買一頭。”
宋芫心中確實有了買毛驢的打算。
有了毛驢,以後接送二林去鎮上就會方便許多,也不必總是麻煩大柱叔。
大柱叔笑著回答:“就在鎮上的牲口市場,找那些販子買的。”
宋芫又詳細詢問了毛驢的價格。
得知一頭普通的毛驢大約需要一兩銀子,而那些看起來更為強壯,毛色光亮的則要價二兩銀子。
價格不算高,還能接受。
被宋芫帶著嘮嗑了會兒,大柱叔的話匣子也打開了,他主動問起:“二林是不是回去繼續讀書了?”
“對,出了孝期,他也該回私塾了,不然這學業都要荒廢了。”
宋芫又說道,“大柱叔,二林現在已經改名了,不再叫二林。”
“改啥名字了?”
宋芫輕輕拍了拍宋爭渡的肩膀:“現在叫爭渡,宋爭渡。”
“爭渡,真是個響亮的名字。”大柱叔雖然不識字,隻聽著名字好聽,便誇讚起來。
不久,他們便抵達了鎮上。
毛驢拉著車,緩緩地穿過一座古樸的石橋,沿著幽靜的巷弄深入,最終在一棟寬敞的院子門前停下。
宋芫手裡提著早已準備好的肉和酒,對大柱叔說:“大柱叔,您在這裡稍等,我先帶二林進去見夫子。”
他還是習慣性喊宋爭渡的小名“二林”。
私塾的大門緊閉,但透過門縫,可以隱約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
門的兩側掛著一對銅製的門環,宋爭渡走上前,握住門環,敲響了門。
敲門聲在靜謐的巷弄中回響,顯得格外清脆。
門房一見是他,便笑著告知:“夫子還在上課,請您們先進去等候。”
他們便走進了院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開闊的空間,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屋簷下,幾盆盛開的鮮花散發著淡淡的香氣,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
一條由青石板鋪成的小徑環繞著院子,兩旁種植著竹子、梅花、蘭花等植物,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顯得生機盎然。
院子的一邊是上課的學堂。
從學堂路過,隻見窗戶敞開,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夫子正站在講台上,手裡拿著一本厚重的書籍,正全神貫注地講授。
在此之前,宋芫早已經從《重走科舉路》裡,了解過這間私塾。
私塾唯一的夫子姓何,年過五十,早年因科考無望,便辦了這間私塾,專心教學。
十幾年下來,他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其中不乏考上秀才的。
私塾招收的學生年齡不限,從五六歲的孩童到二十歲左右的青年都有,但大多數還是十二三歲以下的孩子。
按照學習進度,私塾被劃分為甲乙丙三個班級,他家二林之前便是在甲班學習。
宋芫和宋爭渡在花廳中靜靜等候,周圍是私塾的書香氣息,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
不久,何夫子結束了一堂課的講授,從容地走進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