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彆苑出來,往城門而去,行至半路,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熱鬨的喧嘩聲。
宋芫好奇地探頭望去,隻見一支隊伍正緩緩前行。
隊伍中抬著一箱箱紅漆木箱,每個箱子上都貼著大紅的雙喜字,紅綢飄揚,鑼鼓喧天,一派喜慶的氣氛。
他們停下驢車,讓隊伍先行通過。
宋芫與身邊同樣好奇張望的路人攀談起來:“這位大哥,可知是哪家在辦喜事?”
路人興奮地說道:“這你都不知道?是城中富商李家的公子迎娶何縣丞家千金。”
宋芫恍然,原來是官商聯姻,難怪如此大的陣仗。
他習慣性掏出一把瓜子,嗑了起來。
直到隊伍走近,宋芫這才看清,前麵騎著高馬的新郎官,正是元宵節有過一麵之緣的公子哥兒。
而且那晚,宋芫還從他手上贏得了一盞琉璃花燈。
此時新郎官春風得意,並未注意到路旁“哢擦哢擦”嗑瓜子的宋芫。
隊伍中,一頂華麗的轎子被八個壯漢穩穩抬著。轎子上的雕花精致細膩,紅綢與金飾交相輝映,奢華而又不失雅致。
宋芫目光從花轎上掠過,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新娘子也是元宵節當晚見到的,那戴著輕紗帷帽的姑娘。
忽然,圍觀百姓傳來一陣歡呼聲。隻見幾個小廝從箱子裡拿出一把把喜糖,朝著路邊的人群拋灑過來。
“哇,有喜糖!”人群頓時沸騰起來,大家紛紛伸手去接喜糖。
宋芫停下了嗑瓜子的動作,伸手去接了幾顆喜糖。
“二林,來顆喜糖,沾沾喜氣。”宋芫笑著將喜糖遞給宋爭渡。
宋爭渡伸手接過,臉上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此時,迎親隊伍緩緩而過,熱鬨的喧囂聲逐漸遠去。
宋芫和宋爭渡重新坐上驢車,繼續朝著城門方向前進。
他們趕在晌午回到西江鎮,順便在鎮上馬屠夫的豬肉攤買了肉,幾根筒骨,和沒賣出去的豬下水。
宋爭渡幫忙把東西放進驢車上。
終於到了張家村,這會兒正是午後時分,村口的榕樹下熱鬨非凡。一群村民圍坐在一起,吃飯嘮嗑。
宋芫駕著驢車剛到村口,就被眼尖的老婆子瞧見了:“喲,這不是宋家小子,還有二林也回來了!”
老婆子的大嗓門一喊,周圍的村民們都紛紛望了過來。
宋芫嘴角一抽,乾笑回道:“李嬸,您這眼神兒還是這麼好使,我這剛一露頭就被您給逮著了。”
村民們聽到宋芫的聲音,紛紛圍了上來,熱情招呼。
“小宋啊,你這是去哪兒了?這麼久不見,村裡可都惦記著你呢。”
見著村民們熱情的態度,宋芫麵色古怪,今天這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
這時,又有幾個村民圍過來,笑容滿麵地誇讚宋爭渡:“二林這孩子也出息了,長得越來越俊。”
宋爭渡靦腆微笑,禮貌地向大家問好。
二狗娘擠了上來,舔著臉殷勤地說道:“小宋啊,嬸子家的飯菜可香著呢。你看你和二林這一路奔波,肯定累壞了。快去嬸子家,嬸子給你們做拿手好菜。”
她說著,二狗娘就伸手去拉宋芫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