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就是說得到,也做得到!】
【所以,當你真的從充盈的國庫中提了一百多萬兩現銀到校場,然後挨個挨個發到他們手上之後,全場的上萬人全都呆住了……】
【他們看了看手中白花花、沉甸甸的銀子,竟然有一種做夢般的感覺,不少人還專門用牙咬了幾口,方才確定自己沒有做夢!】
【一時間,有人歡喜得手舞足蹈,頗有中舉發癲的範進之意!】
【也有人捧著銀子,止不住的流起了眼淚……】
【帶清有句名言: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帶明也有句名言,叫: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滿餉何處尋?建州皇太極……】
【其實這已經深刻的揭露了明清戰爭中明軍屢戰屢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了,這就是軍餉問題。】
【清軍雖然對外殘暴,但皇太極是真的肯給兵馬掏錢,八旗士兵不僅可以搶掠明朝的財物,還能領到清廷發下的可觀軍餉!】
【反觀明軍,不僅地位低,還經常被喝兵血,就算是剛從朝鮮回來的戚家軍,也免不了欠餉問題,甚至直接被賴賬的朝廷給屠了……】
【這種對比下,都不需要清軍超常發揮,光正常對線就能暴打明軍!】
【而這種經濟差距,也是後來明軍紛紛投降清軍的原因所在:大夥投了清,那是真的有錢拿!而且還能和八旗一起南下,狠狠的搶劫,豈不比當窩囊的明軍更爽?】
【至於什麼家國大義、民族情懷……抱歉,這些可能隻有以前的戚家軍會在乎,但他們已經死了,死在了他們效忠的大明刀下,而其他這些活得跟狗一樣的封建丘八聽不懂,也不想聽……】
【明軍與清軍的經濟差之大,以至於後來形成了一個可笑的局麵:明明大明這邊的生產力和科技文化水平才是更強的一方,但在戰場上,普通明軍大概率穿不了什麼有效的盔甲,而正規清軍則披著重甲……】
【甚至清軍的火器都比明軍的好,要大炮有大炮,要火銃有火銃……】
【現實就是這麼絕望且諷刺,大明滅亡的根源,不在於帶清有多強,也不在於李自成有多能打,而隻在於大明自己很拉胯,其中軍隊的腐朽就是最直觀的表現。】
【萬曆老逼登和袞袞諸公們棄若敝履的軍心與信任,如今卻要讓你用真金白銀買回來,而且還不一定買得回來,因為你願意掏錢買,當兵的還不一定肯賣呢……】
【與堪稱無價之寶的信任比起來,縱是一百多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也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
【當銀子被分發下去之後,你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憑此舉重新立下軍隊的信任,但看著他們歡喜似癲,甚至喜極而泣,你多少是有了些信心:起碼他們還有感情,隻要後續操作得當,挽回軍心並非不可能!】
【於是你索性送佛送到西,在大家都還在為了銀子而歡喜之時,你忽然又下達一令:“今日既然是為了立信,那便趁此再除掉所有蟲豸,還大明京營一個乾淨!”】
【“凡是以前截留過兵卒餉銀的軍官,通通自覺站出來!現在站出來,還可免於一死,若事後才被查出來,通通死罪!”】
【啊?】
【一聽這話,本來還在為了百兩銀子而歡喜的萬餘軍士,一下子就呆住了,而後下意識地望向了各自的主官……】
【眾軍官:……】
【心裡有鬼的眾人紛紛暗中大罵,但在眾軍不善的目光中,他們還是隻能瘋狂思索對策:要麼主動站出來,要麼拚一把僥幸!】
【在思索片刻後,大多數喝過兵血的軍官都主動硬著頭皮站了出來,畢竟你上次整頓六部官場的事跡也算是立了一次信了,主動承認的大概率不會有大事,負隅頑抗的那才是必死無疑……所以他們大多數人都站了出來。】
【而你也一如既往,若是貪汙數額不大的,你直接當場就打一通板子,並命其交出貪汙所得,然後貶官一級就行了……不過你也把話說明了,若是他們往後再犯,一經查出,就等著吃刀子吧!】
【而若是貪汙數額過大的,則不僅要挨板子和交出所得,還要逐出京營!】
【至於死硬分子,你也說到做到,當場審問,一旦查證了,則就地處決!】
【一通整頓之後,京營頓時煥然一新……】
【崇禎七十四年七月,丞相整頓京營,先汰裁老弱,又懲辦不法軍官,再輔以百萬餉銀立信,於是京營大振!】
【其後丞相又廣募京師青壯,而後編入京營,終於湊得滿編十萬!】
【崇禎七十四年十月,丞相開始練兵,先申明軍紀律令,再訓練戰法,務必要使十萬京營都如當年的戚家軍一般強勁!】
【但在具體的訓練方向上,你並沒有完全采用戚家軍的方式,而是高薪聘請了西洋教官,命西洋教官以西法訓練京營!】
【他們要熟練地掌握洋槍洋炮的用法,並做到令行禁止,這才能達到你的要求!】
【不過,對於你大刀闊斧的京營改革之事,朝中與民間雖然不敢明著反對,但都頗有微辭……】
【“丞相為什麼要用西洋的戰法?難道咱們戚大帥的戰法還不夠無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