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1 / 2)

孟昭對榮安侯府的最後那點怨氣也散了。

誰家沒有一點破事,侯府家大業大,奴仆成百上千,主家一時失察讓錢二那等人做了門房也是有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他讀了這麼多年聖賢書,又何必與這般小人一般見識?

“江霖,你我不過十來日師徒,擔不得你這般為我費心籌劃,我,我這確實,哎,也是難以啟齒。”

孟昭如今不過十九歲,雖然聰慧善機變,並沒有文人的自作清高與迂腐作派,否則他今日也不會聽了張文山的話,主動來榮安侯府拜訪了,但是在十歲的沈江霖麵前,孟昭還是覺得有些張不開口。

沈江霖麵上閃過一絲傷心,心中卻對孟昭愈加滿意。

今日幸虧是他碰到了,若是放任錢二繼續得罪孟昭,恐怕此孟昭就要變成書中的孟大人了。

一開始沈江霖沒有將孟昭和書中的孟大人對上,那本書中有一位孟大人和趙家走的比較近,雖然隻是書中三言兩語的交代,但是能被作者著重提及的朝堂人物必然有其份量。

書中曾描繪孟大人剛剛年過三十,是朝堂的後起之秀,手腕強硬,作風廉潔,不喜榮安侯府的作風,在趙家的運作下,參了榮安侯府一本,這才掀起了清算榮安侯府的浪潮。

這位孟大人,可是主導沈家流放事件的導火索啊!

書中描寫以男女主感情進度為主,複仇沈家為輔,朝堂動態隻是點綴。

回歸現實,這些朝堂動態才是沈江霖要在一字一句中尋找的真正有用信息。

年僅三十,姓孟,後起之秀,對沈家有著敵視的態度。

一個入了官場的人,是不會輕易給自己樹敵的,沈家確實對內不算嚴謹,但據沈江霖了解,也不是什麼胡作非為的人家,朝堂上那麼多家勳貴,那位孟大人不去參一本,非要逮著沈家去搞?

沈江霖在今日見到錢二驅趕孟昭的那一瞬,書中情節自動映入腦海中,直覺將他與那位孟大人聯係到了一起。

這世間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沈家倒台在十年之後,十年後孟昭正好三十歲左右,若是此番秋闈一帆風順,明年登科及第,便能入朝為官,若是孟昭依舊隻是一介秀才,就是心中對沈家再怨恨,也隻能暗自忍耐。

可若是有朝一日孟昭大權在握,會不會想到今日之辱?眼見沈家牆倒眾人推的時候,會不會也就順勢而為了一下?

當然,也有可能是沈江霖過於敏感,猜錯了,但是那又如何?沈江霖自覺看人不會錯,孟昭一個十九歲的秀才,難道就不值得沈家投資了麼?

根據沈江霖的投資經驗,隻有在一家公司規模還很小的時候就強勢介入,拿到一大部分股權,才能在它經曆A輪、B輪、C輪融資的時候成功套現,甚至情況更好的,耐心持股到上市,一飛衝天,回報以幾百倍計。

孟昭本就是廬州府人,是沈家的祖籍所在之地,沈家宗族中沒有人才,難道還不能向外投資?繼續敝帚自珍從來不是出路。

沈江霖決定出手,就不能落空。

“孟先生,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作為學生,照理不該說先生的不是,但是我以往在張先生門下讀書,實在提不起讀書的興趣,孟先生雖然隻教了我短短十餘日,但是講課妙趣橫生、旁征博引,讓我心向往之,是我學習一道真正的引路人。如今師傅有事,弟子服其勞,錯否?”

沈江霖容貌出眾,雖隻有十歲,但是講話有理有據,氣度卓爾不凡,讓孟昭下意識地就將他放在了和自己平等位置對話,聽完沈江霖如此推心置腹的一番話,孟昭確確實實地感動了。

尤其是沈江霖將他抬的這麼高,對他評價這麼好,他就更不想在沈江霖麵前落了麵子,便將自己的難處放在了一邊,好生勸解道:“張先生才學是有的,隻是為人古板教條了一些,若是可以,最好還是讓令尊再請高明,我也隻是小才,若有名師指點,以江霖你的資質,想來以後定能金榜題名!”

以孟昭和張文山的關係,孟昭原本不應該說任何張文山的不是,但沈江霖對他一番赤誠,他難免心有所動,再加上沈江霖確實是他平生之僅見的美玉良才,若是一般學童,由張先生啟蒙教學也是足夠了,可是以沈江霖的資質,就是師從名家也是應當。

要知道,伯樂不常有,而萬中無一的千裡馬其實也是罕見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