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想打馬虎眼,先將此事揭過。
且他已經開口同意三法司共審,其餘衙門協審。
王振有心改變這一決斷,奈何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朱祁鎮金口玉言,實不能為。
心想隻能等今日朝會過後,再想辦法。
階下一些心中有鬼之人,此時早已冷汗連連,處於半暈半醒之中。
王振站在階上,將他們醜態一個個儘收眼底。心中深恨,為何自己籠絡的這些人,都是些沒骨血的軟貨。
有好處的時候一窩蜂成群結隊的上,生怕占不到便宜。
稍出點事,就個個變成了軟腳蝦。
事情是他們這些人弄出來的,到最後偏讓自己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他心中長歎:
「咱的手底下何時能多出幾個頂用的。哪怕隻稍微聰明點,手腳利落點。彆總是光想拿好處,顧頭不顧腚,從不自己想著把屁股上的屎擦乾淨。」
那些癱軟的,此時政眼巴巴的朝階上看。
看的是誰,王振自然明白。
隻能暗自裡甩過去一個眼神,讓他們稍安勿躁。
王振的平靜,讓他們終於重新燃起一絲希望,好歹他們也都是官場摸爬多年的人,也並不都是一無是處。各自都琢磨起如何自救。
跪在最前列的楊士奇心中一陣感歎。
「還真讓那個小子都猜中了!」
早些時候,於康就提醒過他,陛下從小一直身處禁宮深牆之中,對外麵的事知之不多,對百姓困苦亦不能感同身受。
折子上那些人命數字,陛下斷不會有太多共情。
甚至於康當時說的很直白,在陛下的心中,或許那些人命數字,就隻是數字而已。
畢竟那些人樣貌、生存如何?陛下沒親眼見過,也並不熟悉。
愛民,在這個時候,隻是一個聽著很宏大的詞,隻要是身居高位,都會拿來高談闊論,以其為,為君、為官之根本。
遠的不論,單隻折子上這份名單中,所列之人哪個不是飽讀聖賢書,也見識過小民市井生活艱難?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個詞?
可他們最終選擇親自下場,從行為上推翻這個詞。
連這些人都如此。
難道去指望一個身處禁宮,都沒接觸過外麵世界,市井生活的天潢貴胄,去共情這些小民?
楊士奇官場曆事數十年,之前竟以自己內心揣測聖心,覺得陛下心懷仁慈,隻是被閹宦循循善誘所蠱惑。當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時,必定不會無動於衷。
他一直認為,陛下隻是不知道,而不是無動於衷。
剛剛一切,他無需再看,隻單單陛下讓錦衣衛接手這事,到後來又改主意。這絕不是陛下不知情,被王振蠱惑糊弄。
而是自始至終,如於康之前說的那樣,陛下對此事其實並不那麼放在心上。
楊士奇心中蕭索,轉頭看楊溥時,發現這位共事多年的老友,竟也如他一般,甚至更甚。…。。
想起於康那晚和他高談闊論,分析的句句在理,絲絲入扣。
他深愧當時自己對待這些闊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