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收到張雍差人送來的信和一箱黃金,心裡早已樂翻了天。
靠在縣邂的太師椅上,品著香茗,暗自盤算:“前次賣糧賺了他一筆,今次出兵征剿幾個流氓賊寇又能賺上一筆。
等剿完了匪,把那批糧食運回來,就當做是剿滅山賊的戰利品,晾他張雍也不敢說什麼。
到時候把這批糧食再賣給我這不中用的哥哥一次。
一糧二賣,來回賺他三筆錢,這天底下真是沒有比我更會做生意的了,哈哈哈!”
念及此處,張熙不禁放聲大笑。
當下也不遲疑,霍然從太師椅上一躍而起五百士兵,殺氣騰騰地直奔華陰縣而去。
幾日後,軍馬行至華陰,張雍早已在城門外等候多時,見張熙到來,忙不迭地上前迎接。
雖然是自己的親弟弟,但張雍滿臉笑容之中依然難掩幾分尷尬與諂媚。
二人相攜進入城內,徑直來到張雍府中,分賓主坐定。
張熙率先開口問道:“兄長,這少華山賊寇究竟是何來曆?有何能耐?頭領是誰?聽聞前番劫糧之時,賊寇與官軍人數相差無幾,怎得敗得如此慘烈?”
言罷,滿臉不屑地望著張雍。
張雍麵上一陣青一陣白,苦著臉道:“兄弟你素來曉暢軍事,在西北之地聲威赫赫。
你也知為兄雖兼任指揮使一職,可實則從未有過帶兵作戰之經驗,手下諸人也皆是些酒囊飯袋之輩,所以對少華山的情況知之甚少。
隻知山中大約有二百餘青壯士卒,一百餘老弱婦孺。已在此盤桓兩年有餘。”
張熙聽了,心中對這個窩囊哥哥更是鄙夷不屑到了極點。
這夥賊寇在少華山盤踞起碼兩年有餘,他張雍身為知縣兼指揮使,竟然對其一無所知,被劫了糧草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熙微微眯起雙眼,思量片刻後,向張雍道:“兄長,如今乃是敵暗我明之局勢,實不宜冒然進兵,待我先探得消息之後,再做周全打算。隻是這些時日我這五百軍馬一應糧餉之事,還請兄長多多費心照應。”
張雍心中暗自咒罵:早已贈你一箱黃金算作酬勞,今番竟然還要我供應糧餉,當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日後定要尋個機會討回這筆銀兩。
但麵上卻依舊是一口應承:“那是自然!望兄弟早日探得消息,剿滅賊寇,也好還我華陰縣一片安寧。”
張熙起身應了一聲,又道:“還請兄長將前番逃回的士卒招至軍中,我有話要問。”
雖然貪財,但是基本的作戰素養張熙還是有的。
兩個時辰以後。
張熙獨自坐在軍中營帳裡,計算著少華山的真實實力。
據逃回的兵士回憶說,這夥賊寇雖說箭術頗為精湛,陣型也奇特,但衣衫破舊,滿是補丁,手中所持兵器多為竹製,偶有些製式兵器,恐怕也是意外所得,且兵士招式淩亂、麵黃肌瘦。…。。
為首一豹頭環眼大漢,自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倒是武藝了得。十數人上前均被其輕鬆殺敗。
副指揮使蘇烈也投降於他。
戰事發起之時,敵軍多以偷襲、陷阱為主,以至於打的運糧隊伍措手不及。
若論正麵對決,逃回士卒皆說應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