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薑末、胡椒、花椒顏色逐漸變深,香味愈發濃鬱醇厚,彌漫在整個廚房之中。
林衝繼續耐心地攪拌著,讓這些香料的精華充分融入油中。
直至自己滿意地觀察到香料的色澤與香氣達到極致,才撤去灶火。
最後,拿來一塊乾淨紗布,將鍋中金黃透亮的熱油緩緩濾入裝有蒜泥的陶罐中,一邊倒入一邊攪動,讓蒜泥和熱油充分混合。
無需林衝輕嗅,一股香濃的蒜香味撲麵而來。
休息片刻,待蒜油放涼以後,林衝舀起一小勺嘗了嘗,不出意料的鮮辣無比,辣度與尋常小米辣相差無幾,又兼有一絲麻意,更具薑、椒香氣。
林衝對自己的傑作甚是滿意。
“辣油”有了,剩下的醬料調製就簡單多了。
按著現世的模糊記憶,將各類佐料逐個增減,調配出記憶中的味道。
不多時,便依次配出萬能蘸料、涮肉麻醬、火鍋乾碟、清湯蘸料、海鮮蘸料、蒜泥油碟六種搭配。
同時,一一記錄下各色佐料的混合比例。
鍋底則更為容易了。
宋代禁止私宰耕牛,因此牛油鍋底就不用想了。
這個時代還沒有西紅柿,所以番茄鍋底也是決然做不出的。
那剩下尋常容易做的,也就是那麼幾種:菌菇鍋底、豬肚雞鍋底、酸湯鍋底、大骨湯鍋底、清水鍋底。
此時林衝已經在膳房內鏖戰了兩個時辰,鐵打的身子也禁不住長時間的廚房作業。
鍋底之事隻能留到明天再說。
不過眼下,膳房內食材齊全,各種口味的蘸料齊備,不給自己來一頓夜宵那也實在太暴殄天物了。
說乾就乾。
林衝複又燃起爐灶,在鍋內注入清水,各種菌菇都放了些,用大火熬煮。
又切了五六盤羊肉薄片。
之後,往廂房去喚張氏來一起享用。
張氏此時正坐在桌前等著林衝回來。
拿著一卷《論語》在仔細閱讀,想著回山之後,可以給學童們講授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不知不覺,已至深夜。
不免肚中有些饑餓。
恰逢林衝來喚她去膳房吃白日裡說的那個火鍋,雖說不一定好吃,但眼下是真的餓了,胡亂吃些也好。
於是跟著林衝往膳房而去。
到得膳房,隻見爐灶之上,熱氣蒸騰,菌菇香味四溢。
灶台一旁,數盤羊肉與六隻盛有各類佐料小碟整齊排列。
林衝笑著示意張氏夾起一片羊肉放在鍋中煮涮,不要鬆筷,十數息後,夾出羊肉,已燙得十分精熟。
讓張氏隨意選擇一款調料碟,用羊肉蘸著送入口中。
張氏隻覺鮮嫩羊肉混合著菌菇的醇厚香味,滋味勝過自己過往吃過的全部菜品。
自己所選的涮肉麻醬中,雖然有蒜泥油的辛辣之味往鼻腔之湧,但剛好能化解羊肉那一絲腥膻,搭配的簡直天衣無縫。
再配上裡麵的醬油、砂糖、麻醬、蔥花等調料,真乃人間臻品。
張氏也不做二想,與林衝一道將桌上的幾盤羊肉一掃而空。
冬日深夜,外麵已是朔風陣陣,吐氣成霧。但此時二人食了數盤羊肉,身上不由得燥熱起來。
江南小青菜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