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漢月當空 趙金生 2822 字 1個月前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比長江、黃河還要早七億多年。它發源於陝西省境秦嶺南麓,北源沮水、中源漾水、南源玉帶河,多灘險峽穀,水量充沛;它流經江漢平原,穿陝西、過湖北,在武漢市漢口龍王廟彙入長江。

漢江流域融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邊文化為一體,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江流域是兩漢的龍興之地,也是漢民族的興隆之所。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逐鹿中原,一統江山,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的曆史。自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都與這條河流息息相關。

漢江以它沉靜、包容、寬厚、博大,使得多元文化在這裡碰撞、激蕩、融合,多少英雄豪傑在這裡演繹出一幕幕動人心魄、慷慨激昂的傳奇故事。三千裡漢江,流淌的是中華民族三千年曆史的畫卷。

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曆史,生生不息,幾番破碎坍塌,又幾番崛起屹立。自秦統一以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深入每一個個體,融入細胞、流進血液、植入靈魂。秦帝國僅存在十五年,它開啟了中國統一的曆史大門,漢室四百年的曆史是中華民族精神確立的關鍵階段,是儒家文明傳播、發揚光大的強力執行者。

漢高祖劉邦,就任漢王,建立“漢國”,稱帝後的朝代被稱為“漢朝”、“大漢”。他的曾孫漢武帝北伐匈奴、南征南越、東設朝鮮四郡、西征大宛、收服西域,將漢朝推向極盛。治下的臣民自稱“漢人”。漢朝的強盛與光榮成為中國人的曆史記憶,他們一直以自己的漢人身份而自豪。唐朝人自稱本朝為“漢家”,稱自己為“漢人”,皇帝為“漢皇”,大唐軍隊為“漢兵”,甚至與吐蕃的正式盟約中都以“漢”自稱,於是“漢”也成為世界上最大民族的代稱。

大漢帝國從篳路藍縷的建國曆程,到韜光養晦的強國拚搏;從抗擊侵略,到大國崛起,為中華民族刻畫了一幅宏偉的曆史畫卷。

曆史就像一麵鏡子,穿過鏡麵,我們能看到它的過去;透過鏡子照射的方向,它還能引導我們預測未來。因為曆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我們現在走過的每一步,都能從曆史的足跡中看到影子,找到答案。

現在,讓我們透過這麵神奇的鏡子,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的時光,一窺究竟吧。

背景

我們說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兩百多年前。那正是戰國末期,七個主要大國之間的競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從春秋時期開始,中原大地最多時曾經出現過八百多個諸侯國。這幾百個國家在周天子失去控製能力的時候,就開始相互廝殺,吞並。

光是春秋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就發生了三百八十多場大規模的戰爭,幾乎每年都有大戰發生。

如果算上戰國時期,總共四百八十五年的時間裡,曆經了四百二十多場大戰。

所以,每個國家對本國軍事力量的重視程度都是超常規的。每個國家都想著不被人家吞並,而要不被人吞並,首先自己要強大。要使自己強大,就得占據更多的土地,擁有更多的人口。

怎麼做到呢?隻能從周邊國家的土地上打主意。

那個時期,國家的邊境線的變動是常態。今天我把你打敗了,你就得割讓幾個城池給我,明天你聯合其他國家把我打敗了,就還你幾個城池。

還有許多迷你級的小國家,國著國著就沒國了,成了彆的國家的一個縣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