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小國,為了夾縫中求生存,要麼投靠某大國,尋求保護;要麼和周邊國家結成同盟,共同對抗強敵;要麼兼而有之,既投靠某大國,同時明裡暗裡和其他國家勾勾搭搭。
這就免不了出現一種左右橫跳的現象。今天投靠某大國對抗另一個大國,明天又背叛這個大國,轉身投靠那個曾經敵對的大國。
有時候,小國投靠的大國,讓小國出麵挑釁另一個大國,或者小國為了交投名狀,主動挑釁背後大國敵對的另一個大國。
這個風險就有些大了,不小心玩脫了,很容易成為彆人的郡縣。所以,聰明的小國隻敢挑釁離自己很遠的大國,中間隔著其他國家,反正打不著我,口嗨一下向主子表示忠心就是了。
好像有點亂,其實邏輯很清晰。這叫叢林法則。也叫弱肉強食,贏者通吃。身後沒有強者支持,肯定國將不國了。
每個國家生存的壓力都那麼大,一個不小心,就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魚肉。
為了使自己更加強大,或者至少看起來不弱。
大家都在用力的活著。
到了春秋後期,代表朝廷的周天子,他不但無法約束各諸侯國,還要時常看“春秋五霸”的臉色行事。
當時的“春秋五霸”,即齊、晉、秦、宋、楚五個國家。他們分彆在不同時期掌控了局勢,打著維護周室王朝的旗號,召喚盟友,排除異己。
就這麼一直延續到了戰國末期。剩下七個大國,這七個大國首屈一指的是秦國。
這時秦國的國王就是兩千多年來,人們耳熟能詳的秦嬴政。
這時的嬴
政一心一意的就是想著怎麼收拾其他六國。
這時的六國不光要聯合起來對付秦國,還要相互提防周邊國家對自己的覬覦。
災難深重的九州大地,是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獲得浴火重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路伴隨著綿綿不斷的討伐、征戰、平亂。
從戰火中倒下,又從廢墟中站起來。
這裡的人們對戰爭有著深刻的領悟,對和平有著深切的渴望。
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不惹事,不怕事。當戰爭強加於他們頭上時,無論多麼艱苦卓絕的鬥爭,都無法摧毀他們的意誌。
最終還是秦王嬴政帶領他的強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曆史大業。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嚴格意義上說,應該從秦帝國開始走向輝煌。從秦帝國統一之後,中華文明才算真正穩定形成!
所有這一切,都與這個叫嬴政的人有關,都與他背後強大的秦國有關。
那麼統一的曆史使命為什麼會落在秦國頭上呢?我們先來扒一扒秦人的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