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起義進展神速,猶如風卷殘雲,頃刻間向全國各地蔓延。
陳勝、吳廣率領起義隊伍就近攻下了大澤鄉旁邊的蘄縣(今安徽省宿州市)。
攻下蘄縣後,起義軍內部發生激烈的爭吵,符離人葛嬰與陳勝就進攻方向各持己見,陳勝要攻打自己家鄉所在的陳縣(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而葛嬰則要攻打楚國舊都九江(今安徽壽春)。雙方你爭我執,互不退讓,眼見說服不了葛嬰,陳勝索性分兵,讓葛嬰自帶一部分人馬,奔九江去了。
陳勝、吳廣則帶著主力精銳,一路攻城略地,擴充兵馬,發展非常迅速。
義軍北上攻克了銍縣(安徽省濉溪縣),進入碭郡(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碭山縣以及山東省曹縣一帶),然後一路向西,戰酂縣(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鎮)、平譙縣(今安徽省亳州),進入陳郡(今河南東部、南部及安徽的部分地區),然後破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下柘縣(今河南柘城北),曆經一個月後抵達陳縣(今河南淮陽)。
當陳勝大軍抵達陳縣城下時,陳縣縣令恰巧不在崗,倉促之下,陳縣的縣丞隻好召集有限的守衛,臨時組織起防禦陣地。麵對來勢洶湧的起義大軍,區區一點守備力量不夠陳勝大軍一頓砍殺,縣丞雖然堅守城牆,卻終因敵眾我寡,以身殉國。就這樣,陳縣很快就被攻了,陳勝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初級目標,入駐陳縣。
拿下陳縣後,陳勝已經擁有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匹戰馬,數萬名士兵了。躊躇滿誌的陳勝在召集當地的“三老”及地方“豪傑”開會。
“三老”是地方上有聲望的長者,往往是鄉紳或名門望族的代表,而所謂的“豪傑”,應該是指那些遠近聞名、才乾出眾的人,這些都是地方上的意見領袖。
開什麼會呢?
嗬嗬,“選舉”啊。
不出意外,地方上的意見領袖強烈推舉陳勝為楚國的最高領袖——楚王。這當然是陳勝最希望得到的結果,但反對意見不是沒有。
才來沒多久的兩個魏國謀士,一個叫張耳,一個叫陳餘。
這兩個好熟悉的名字啊!
沒錯。張耳就是外黃縣的原縣令;這個陳餘,就是張耳的“刎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