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援趙楚軍也傳來好消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章邯率本部人馬投降項羽了。
章邯堪稱秦帝國的戰神,從鹹陽出關以來,身經百戰,雖然偶有敗績,但每每都能從危局中闖出一條生路,然後瘋狂反撲。無論是楚軍還是魏趙聯軍,亦或齊軍都吃過章邯很多苦頭。
巨鹿城被項羽解圍後,王離軍遭遇大敗,長城軍團幾乎全軍覆沒,但章邯所屬近三十萬大軍並沒有多大的損失,秦軍實力仍然完整保留在章邯手中,並且從實力地位出發,還略占優勢。章邯駐軍仍在棘原,項羽則駐軍在漳河南岸,兩軍隔岸相持,誰也沒有發動進攻。
章邯與王離率領秦軍主力四、五十萬大軍圍困小小的巨鹿城,竟然被各路義軍打敗,王離被俘,間涉自殺。
消息傳到鹹陽,二世震怒,派官員斥責章邯。按正常秦律來看,章邯作為主帥,肯定要被問責。驚恐不已的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奔赴鹹陽,一來想對朝廷作一番解釋,二來試探朝廷的態度,是否還信任自己,如果要問責,力度有多大,能否將功抵過等等。
前麵介紹過,就在巨鹿之戰際,朝廷發生了重大變故。李斯和趙高兩大權臣的鬥爭十分激烈,最終,李斯被趙高設計謀害,腰斬於鬨市,而趙高則取而代之,成為秦王身邊的最高權力者。
長途跋涉的司馬欣趕到鹹陽,他知道朝廷裡掌握實權的是趙高,於是便求見趙高,試圖通過趙高打通關節。
趙高讓司馬欣足足等了三天,一字不回,一麵不見。
連個見麵的機會都沒有,司馬欣越想越怕,這擺明了朝廷已經完全不信任章邯了。既然如此,還等什麼,難道要等趙高來捉拿自己嗎。司馬欣想通了這個事後,迅速做了決定,走!
司馬欣傻傻的在鹹陽等了這麼多天,趙高不知出於什麼心態,不理不睬。等發現司馬欣已經跑路後,趙高方才醒悟過來。司馬欣來的目的再明白不過了,朝廷這個姿態對章邯的不滿已經表露無遺,如果讓司馬欣逃回棘原,恐怕會激起章邯反叛的決心。所以司馬欣前腳剛離開鹹陽,趙高後腳就派人去追他。
隻不過司馬欣總算學乖了,他知道趙高奸詐、陰險且毒辣,一旦知道他逃離鹹陽,一定會派兵追殺自己。於是,司馬欣沒有按原路走,他改道跑回棘原,躲過了趙高的追兵。
司馬欣回到棘原,將事情的經過給章邯做了彙報,末了,他對章邯說:“趙高高居禁中,用的下人不可能有所作為,現在作戰,如果我們勝利了,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功勞;如果沒有勝利,免不了被處死,將軍你要想清楚,尋找一個穩妥的辦法來啊。”
章邯猶豫了。司馬欣的話不無道理,自己為秦帝國拚死拚活,險些挽救了秦王朝敗亡的命運,如今奸臣當道,擅殺忠良,自己不是趙高的親信,無論戰爭的勝負,結果都逃不出被誅殺的下場。
手中這幾十萬大軍師自己保命的本錢,但朝廷不給予支持,他也無法抗衡項羽的聯軍。時運不濟,英雄遲暮,章邯急得六神無主。
在章邯與義軍相持不下,以及秦廷內部矛盾重重之際,趙國大將軍陳餘審時度勢,給章邯寫一封勸降信。
他從秦國著名的將軍白起說起,白起曾率軍南征楚國的鄢城與郢都,北戰趙國,為秦國攻城占地無數,然而卻被害賜死;然後又舉了蒙恬的例子,他曾率軍北驅追趕匈奴,保衛了邊疆,開拓了榆林地區幾千裡的土地,也還是被囚禁於陽周賜死。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功勞太多太大了,秦國不能按照其功勞大小來分封,於是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陳餘接著分析說,將軍擔任秦國大將已三年了,戰爭中折損的兵將數以萬計,而諸侯與義軍並起,日益增多。趙高在朝中專權,向來隻會對上蒙蔽、獻媚秦二世。
如今戰局危急了,他害怕被秦二世胡亥怪罪遭誅殺,一定會想用將軍來推卸他的責任,將軍你長期在外行軍打戰,而趙高與你多有過節,時間久了必然對你使壞。這樣你有功勞會被誅殺,沒功勞更是要被誅殺的。並且,天要亡秦,天下人都看得很清楚了。你要早作決定啊。
章邯本就很糾結。他是秦國人,投降就是叛國,這個心裡門檻他越不過去。不投降吧,內外交困,特彆是朝堂之上,趙高的威脅讓他如芒在背。
想來想去,章邯決計先派個使者去項羽那裡談談條件。若是談得好,就降,談不好,那就隻有拚到底了。於是,章邯派軍候始成前往項羽營中,請求談判投降的事宜。
這次試探沒有成功,項羽得知始成來意,破口大罵:“章邯殺我叔父,不共戴天之仇未報,我正想取他首級,祭拜我叔父。他居然還敢請降,本來要先把你殺了,現在暫且饒你一命,借你的口回去告訴章邯,速速受死還可以保你全軍性命。”說完喝令左右把他趕了出去。
項羽不會給他機會。項羽不愧是戰神,巨鹿之戰,以少勝多,全殲王離軍團。章邯固守棘原,以為項羽會喘口氣,他這裡以逸待勞,晾他項羽的疲憊之師不敢對棘原發起進攻,哪知道項羽指揮諸侯聯軍反複衝擊章邯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