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連安撫眾人,柔聲道:”鄉親們請放心,官府一定會妥善安置各位的。”
他揮手示意身後的親兵,高聲吩咐:”來人,速速返回城中,稟告陛下蝗災之事。務必請陛下恩準,即刻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喏!”親兵應聲而去。
瞿寧環視四周,隻見蝗蟲成群結隊,遮天蔽日。
莊稼都被吞噬一空,一眼望不到儘頭。
他暗自思忖,蝗災雖然可怕,可若隻是救濟一時,終究還是治標不治本啊。
瞿寧遠眺蔚藍的天際,眼中精光一閃。
對了!雞!
他想起後世麵對蝗災的辦法。
每到秋末蝗蟲最多的時候,那些鄉野村婦就會趕一大群雞到田裡,任它們飽食蝗蟲。
據說雞最愛吃這玩意兒,一群雞下去,沒多久就能將蝗蟲啄食乾淨。
而雞既可以吃,又能下蛋,乃是最理想的”農事幫手”。
瞿寧眼前一亮。
對啊!與其被動挨蝗蟲的吃,還不如主動反製,以雞治蝗!
隻是眼下京畿大患,蝗災嚴重。靠人工散養,恐怕供不應求啊。
瞿寧沉思良久,終於有了主意。
“來人,即刻回京,下令天工院悉數征調木工石匠。再給我準備大批的竹篾和泥土。”
他環視一圈,指著不遠處的一處高地道:”就在那裡,給我建一個大雞舍。要寬敞,要結實,還要密不透風!”
“喏!”
親兵又疾馳而去。
不多時,天工院的工匠們浩浩蕩蕩地趕來,開始在瞿寧指定的高地上,晝夜不停地奮力營建。
幾百號人齊上陣,乾得熱火朝天。
隻聽斧鑿之聲叮當作響,鋸木聲嘎吱不斷。木頭被砍倒,削成木條,搭建成一排排整齊的雞籠架。
泥土被和成泥漿,澆築在竹篾編織的籠子周圍,很快凝固成堅實的雞舍外牆。
高大的梁柱拔地而起,將一個個雞籠托舉在半空中。密密麻麻的棚架,如森林般林立。
僅僅數日,一座規模宏大的養雞場,已然初具雛形。
瞿寧策馬緩緩踱步,看著眼前的成果,十分滿意。
這雞舍長數十丈,高達十餘米。密密層層,棚架林立。
成百上千個雞籠被一一打造,整整齊齊地碼放在架子上。
雞籠內鋪滿細軟的稻草,既保暖,又防潮。一個個雞籠如兵營內的營帳,井然有序,密不透風。
與此同時,瞿寧又差人將附近的村落走訪了一遍,將百姓家散養的母雞悉數征集。
他吩咐手下,把那些健壯的母雞,每籠配備兩隻。夜以繼日地哺育喂養,務必要養得膘肥體壯,為下一步孵化小雞做好準備。
不出十數日,瞿寧設計的”萬雞孵化場”就全麵建成了。隻見一座古色古香的雞舍大門前,高懸著一塊碩大的匾額,上書”濟世雞場”四個遒勁大字。
走進雞舍,四周的雞籠上,早已安置好了一排排肥美的母雞。
它們一個個昂首挺胸,得意地甩動著腦袋,時不時發出一兩聲洪亮的”咯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