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他在藥圃中采擷了一株當歸,拿到講堂上。
“諸位都知道,中醫講究"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可你們可曾想過,這其中的緣由?”
學生們麵麵相覷,一時語塞。
瞿寧微微一笑,繼續講解道:”其實啊,中醫所謂的五臟,並非實指。它們代表的,是一個複雜的功能係統。比如心主血液,並非單指心臟,而是包括了血管係統。肝藏血,主疏泄,其實就和肝臟解毒排泄的功能相契合。從這個角度看,中西醫理論,倒也並無二致。關鍵在於,如何去理解罷了。”
學生們恍然大悟,連連點頭稱善。
有學生舉手發問:”瞿大人,依您之見,我等如何將二者融會貫通,去創新醫術呢?”
瞿寧撚了撚手中的當歸,意味深長地說:”當歸補血,味甘溫,為補血聖藥。可你們知道嗎,血液之所以能運行不息,全賴體內一種神奇的物質。西洋人稱之為"鐵離子"。當歸之所以補血,是因為它最能為身體補充鐵。這個道理,中西醫理論,莫衷一是。”
學生們聽得豁然開朗,無不撫掌稱奇。
瞿寧望著眾人,正色道:”記住,學醫之道,貴在融會貫通。不拘泥於一家之言,廣采眾家之長,方能為蒼生解決疑難雜症。你們入我門下,學到的,可不僅僅是醫術,更是濟世救人的仁心仁術。萬不可故步自封,而誤了性命!”
“是,師父!”
“我等謹記教誨,必不負所托!”
弟子們齊聲應諾。
瞿寧欣慰地點點頭。
日子一天天過去,瞿寧手把手地將自己在現代學到的知識,一點點傳授給學生。
從最基礎的人體解剖,到中醫的臟腑經絡;從望聞問切到切脈辨證;甚至是外科手術的操作規程,都被他融會貫通,爛熟於胸。
瞿寧發現,中醫的”絡脈學說”,和西醫的神經網絡,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嘗試用銀針刺破屍體的皮膚,順著脈絡的圖譜,一路探尋。
果不其然,一條條細如發絲的神經,大都與經絡圖譜的走向吻合。
這一發現,令瞿寧興奮不已。
他立刻命弟子們去城中的曬屍場,將無人認領的棄屍運回,親自為學生示範解剖。
皮膚被層層剝開,脂肪組織被刮除,一張張血淋淋的肌肉和內臟袒露眼前。
“你們看,心臟的外側,包裹著這層白色的膜,叫做"心包"。中醫講,這心包居於心之外,屬於"奇恒之腑"。原來所指的,竟是這薄薄的一層組織!”
瞿寧用手術刀,小心地剝開心包,指給學生們看。
幾個女弟子看得頭皮發麻,連忙彆過臉去。
瞿寧會心一笑:”習慣就好。學醫之人,最忌諱這些。若是連血肉模糊都接受不了,又如何去給病人動刀?”
接下來,他又帶著學生認識了腎臟、脾臟、膽囊的結構。
令他驚訝的是,竟然在屍體的腹腔內,發現了闌尾!
“看,中醫向來不承認闌尾的存在。殊不知它雖然細小,卻也暗藏殺機。你們記住,若有病人腹痛難忍,右下腹尤甚,便要提高警惕,及時切除,方能保全性命。”
一連數日,瞿寧都在屍體上忙碌。他唯恐遺漏了什麼細節。
學生們也圍在他身邊,爭先恐後地觀摩學習。漸漸地,連那恐懼的情緒,也被好奇心衝淡了。
當最後一具屍體也被放回棺木時,瞿寧擦了擦手術刀上的血跡,環視四周。
“諸位,解剖雖然重要,卻也隻是醫道的冰山一角。咱們學醫,是為了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