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個時辰,兩人滔滔不絕,從土壤改良到育種技術,從灌溉排澇到田間管理,恨不得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好!”瞿寧終於喜形於色,“有先生之言指導,必然能讓大炎農事煥然一新!”
他起身對眾人道:“諸位,農事革新,利國利民。還請大家鼎力支持,多多協助陶先生開展工作。我瞿寧在此代表皇上,謝過諸位了!”
眾人紛紛躬身,齊聲道:“惟陶先生馬首是瞻,瞿將軍運籌帷幄,我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瞿寧與陶然攜手並肩,走在天工院的花園中。
秋高氣爽,紅葉紛飛。兩人談興正濃,不覺間走遠了。
“陶兄,咱們這次農事變革,可謂意義非凡。這"雜交水稻"一說,更是罕見的新招。不知你對此有何打算?”
瞿寧問道。
陶然微微一笑:“說實話,我早就有這個想法。隻是以往缺少試驗的機會,又無從征集各地的種源。如今得將軍大力扶持,正好一展宏圖。”
他頓了頓,又道:“若要實踐雜交育種,關鍵是要搜集大量的種質資源。不同地方的稻種,也各有特點。我們要網羅各地的良種,然後在此基礎上,優中選優,開展雜交。這樣,才能培育出適應性更廣、優勢更強的新品種。”
瞿寧聽得頻頻點頭:“正合我意!不愧是陶兄,真是高瞻遠矚。這樣吧,從明天起,我就派人分赴全國各地,廣為搜集各類稻種。”
陶然大喜:“若能如此,農事變革,指日可待!”
兩人又談了許久方休。
陶然告辭回家,瞿寧卻猶自興奮難眠,腦海中種種設想紛至遝來。
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嘴裡喃喃自語:“選種固然重要,但育種的土壤環境也不可忽視。北方乾旱,南方多雨。我得因地製宜,采取不同的灌溉排水措施,方能創造最佳的生長條件......”
次日清晨,瞿寧便召集屬下,將各項措施一一部署。
全國各地,都活躍起來。
育種專員們,背著采集工具,走街串巷,訪遍民間。
水利工程師們,手持圖紙,或引河開渠,或修堤築壩。
農學家們,或埋頭苦研,或走入田間地頭,尋求最佳的育種配方。
一幅生機勃勃的新農事圖景,正在神州大地上鋪陳開來。
瞿寧站在天工院的高處,望著窗外不斷來往奔走的人群,嘴角漾起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大炎的農業,正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欞,為房間鍍上一層金邊。
書案上的燭火早已燃儘,徒留灰燼在風中微微飄動。
瞿寧伏案而臥,手邊是翻開的竹簡。
這是他徹夜研讀的《農政全書》,記載著曆代農學家的經驗結晶。
一旁的榻上,陶然正在安睡。
他昨夜與瞿寧爭論農學,興致大發,不知不覺聊到深夜。
“陶兄,天亮了。”瞿寧輕輕推了推陶然。
陶然揉揉惺忪的睡眼,打了個哈欠:“這麼快就天亮了?昨夜竟聊得忘了時間。”
他披衣起身,伸個懶腰,感慨萬千:“自從與瞿兄相識,我才知道農學竟有這般博大精深。每每討論,總有新的感悟。瞿兄可謂農學界的翹楚啊。”
瞿寧笑著擺擺手:“陶兄謬讚了。你我本就是忘年交,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