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臣(1 / 2)

瞿寧拱手道,“大炎能有今日,少不了陶兄的功勞。”

日暮時分,瞿寧和陶然帶著一身泥土芬芳,踏上歸途。

晚霞如火,將整片天空染得通紅。在如血殘陽的映照下,試驗田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繡畫卷。

回到住處,瞿寧又迫不及待地拿起新到的農書。

“《陳農書》稱,水稻喜溫暖潮濕,忌諱乾旱。我們何不就此展開,切實改良水利,豈不能使稻米增產,杜絕饑饉之憂?”

瞿寧滔滔不絕,說得眉飛色舞。

陶然默默聆聽,頻頻點頭。他對好友的才思敏捷,早已見慣不怪。

“瞿兄之言,正合我意。如今南方多雨,北方乾旱,因地施策,方能收獲最大化。水利建設,實在是當務之急。”

兩人又探討良久。瞿寧索性吩咐隨從,連夜送信到京中工部,著手籌備水利工程的藍圖。

次日一早,邸報送到。瞿寧和陶然對視一眼,眼中儘是興奮之色。

“昨夜我二人言談甚歡,隻覺靈感迸發。卻想不到今晨就有了回音。看來,咱們的想法,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了。”瞿寧笑道。

陶然頷首道:“瞿兄與我默契,正應了那句話: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次水利工程,定能讓農事更進一步。咱們這就動身吧?”

於是,二人簡單收拾行裝,即刻上路。

一路風餐露宿,從東海之濱到西部荒漠,他們踏遍大炎的錦繡河山,為水利工程尋找最佳方案。

在南方,他們與當地水利專家商討,設計了縱橫交錯的渠網。

春雨貴如油,可用它灌溉稻田;夏汛來臨,又可疏通排水,避免內澇。

在北方,他們勘測地形,繪製地圖。計劃引黃河之水入田,開鑿大型水庫,修建小型塘堰,解決旱區農田的缺水之憂。

“北疆氣候乾旱少雨,若非人工灌溉,寸草不生。此番黃河水一旦引入,屆時稻香萬裡,黎民百姓再不愁饑饉之苦。”陶然憧憬道。

“還有南疆,地勢低窪,易受洪澇之災。此番修建堤防水壩,正當其時。”瞿寧補充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水利工程漸次展開。

瞿寧和陶然往返於工地之間,監督指導。

在他們的運籌帷幄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渠道開鑿、堤壩加固、水閘建造......無不按部就班,一絲不苟。

工人們個個乾勁十足,鬥誌昂揚。

誰都明白,這關乎千家萬戶的饑飽冷暖。

轉眼半年過去。當最後一塊石磚嵌入水壩,宣告大功告成時,瞿寧和陶然緊緊相擁,淚水盈眶。

這一刻,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奔波勞碌,都化作了大地上的一道道血脈。

它們將滋養萬物,哺育生靈。

很快,秋收時節到來。

稻穗低垂,穀粒飽滿。

農人們個個喜笑顏開,唱著豐收的歌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